小兒輪狀病毒感染的治療
2022-02-23
操作方法
- 01
輪狀病毒是一種雙鏈核糖核酸病毒,屬于呼腸病毒科RV屬,容易導致寒冷季節的嬰幼兒腹瀉,是病毒性腸炎的主要病原體。成散發或小流行,經糞-口傳播。
- 02
病毒性腸炎致病的機理多為滲透性腹瀉,輪狀病毒的非結構蛋白4(NSP4)與發病機制關系密切,使腸粘膜微絨毛腫脹,排列紊亂和變短,傳說類似于霍亂毒素引起的腹瀉。
- 03
嚴重的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可能會導致患兒有較明顯的脫水,電解質紊亂和全身感染中毒癥狀,比如發熱,精神煩躁或萎靡嗜睡甚至休克。脫水的患兒會出現眼窩、囟門凹陷,尿少、淚少、皮膚干燥、彈性下降。
- 04
急性腹瀉的治療方法主要有飲食療法、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補鈣,補鎂治療和藥物治療。
- 05
飲食療法是指腹瀉時進食和吸收減少,而機體需要營養量增加,故應強調繼續飲食,滿足生理需要,補充疾病消耗,以縮短腹瀉后的康復時間。
- 06
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主要是通過補液療法,分為改善循環擴容階段、繼續糾正累積損失階段和繼續補液階段。
- 07
在補液過程中如果出現驚厥,手足抽搐可能是缺鈣,需要進行補鈣補鎂治療。
- 08
輪狀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腹瀉不用抗生素治療,如果考慮有合并細菌感染,可以應用抗生素。除了抗生素以外可以應用一些腸粘膜保護劑,腸道微生態療法可以助于恢復腸道正常菌群的生態平衡。
特別提示
注意最好避免使用止瀉劑,因為它可以抑制胃腸動力的作用,增加細菌繁殖和毒素的吸收,從而加重病情。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