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
2022-10-13
白內障是因為晶狀體混濁而影響視力的一種眼病,射入的光線在混濁的晶體變為散亂或因透光減少致使視力降低。關于發病原因有多種學說,還有許多不明確之處。病型有多種,最多見者為老年性白內障,從50歲開始易于發生,幾乎都是雙眼性的,自訴有進行性視力障礙,藥物的療效尚待發現,主要用外科手術摘出混濁的晶體,再用凸透鏡矯正視力。
白內障多見于老年人,也是糖尿病常見的一種并發癥。此外,接觸到某些有害物質、外傷及先天性因素也會導致本病的發生,是目前人類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醫古籍中無白內障之名。今之所謂白內障一病,包括在內障眼病這一大類之中,如圓翳內障、如銀內障等。唐代《外臺秘要》將本病稱為“腦流青盲眼”,謂:“無所因起,忽然漠漠,不痛不癢……小珠子里,乃有其障,作青白色,雖不辨物,猶知明暗三光。”癥狀描述頗為仔細。由于各人睛珠混濁的程度、顏色、形態、位置及原因不同,名稱各有所異。宋元時代《秘傳眼科龍本掄》一書,對內障眼病分類有23種之多,每種癥候,均作了具體論述,后世的《世醫得效方》、《審視瑤函》、《證治準繩》、《目經大成》等醫書也多有論及。在病機方面,《龍木論》認為主要由肝風或肝臟積熱所致,元代倪維德則強調“陰弱不能配陽”,腎陰不足為其本。明代《針灸大成》認為其病因為“怒氣傷肝,血不就舍,腎水枯竭,氣血耗散。”在治療方面,古代治法也多種多樣,藥物治療,《千金要方》中的神曲丸(即磁株丸)被后世醫家譽為“開瞽第一品方”,《龍本論》中還載有20首治療內障眼病的專方。針灸治療,早在《針灸甲乙經》就有記載,以后的《千金方》、《龍木論》均有許多介紹。《針灸大成》在提出針灸處方的同時,也客觀地指出“亦難治療”。此外,中醫還較早運用手術治療本病,如《外臺秘要》“用金篦決”,《龍木論》較詳細地論述了金針撥障術。
現代中醫治療白內障,最早的報道在1957年,至1991年,共有80篇左右的文獻資料,其中,用藥物治療本病的臨床文章近50篇,占半數以上,療效多在80%以上。40多年來,在繼承古代治療內障眼病的基礎上,中醫對本病的病機、治則、治法等方面均有所發展。許多眼科專家強調,本病以虛證居多,與肝、腎、脾三臟有關,其中與肝腎陰虛最為密切,甚至有人提出人身之陰氣只供得30年視聽之用,30年后肝腎不足,則可出現自內障的觀點。還有人運用活血祛障法治療本病,療效頗佳,補充了前人在治則上的不足。在治法上,除藥物外,針灸應用較為廣泛,頭針、耳針、激光穴位照射、穴位冷凍等方法時有報道,針灸對恢復視力,療效確切。此外,金針撥障術作為一種獨特的傳統眼科手術,現在應用得也非常廣泛。
當前,對白內障的治療主要在早期,對中晚期的觀察研究較少,針灸治療也存在著療程長以及不能消除晶狀體混濁等問題,對局部用藥的研究也較少,實驗室研究工作尚未很好地開展,這些問題都應當引起注意。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