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體結合試驗
2022-10-13
補體結合試驗(complementfixationtest,CFT)是用免疫溶血機制做指示系統,來檢測另一反應系統抗原或抗體的試驗。早在1906年Wasermann就將其應用于梅毒的診斷,即著名的華氏反應。這一傳統的試驗經不斷改進,除了用于傳染病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以外,在一些自身抗體、腫瘤相關以原以及HLA的檢測和分析中也有應用。
補體結合試驗利用抗原抗體復合物同補體結合,把含有已知濃度的補體反應液中的補體消耗掉使濃度減低的現象,以檢出抗原或抗體,是高敏度檢出方法之一,特別是根據抗原物質的特性,抗原抗體反應不能用沉淀反應或凝集反應觀察時也可以利用此法。試驗由兩個階段組成:首先將經過56℃處理30分鐘使補體滅活的抗血清,與抗原及補體(通常將豚鼠血清作適當稀釋后使用)混合使起反應。第二是加入已同抗綿羊紅細胞抗體相結合的綿羊紅細胞(致敏紅細胞)。在最初階段對消耗補體建立起足夠的抗原抗體反應時,沒有發生致敏紅細胞的溶血,但補體剩余下來則引起溶血反應。用于檢查梅毒的梅毒補體結合反應(瓦氏反應,Wassermann reaction)是最常進行的補體結合試驗。
補體的測定包括測定補體總量、溶血活性、單個補體成份和補體片段量以及補體參與試驗等。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