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血類殺鼠劑
2022-10-13
抗凝血類殺鼠劑又稱慢性殺鼠劑(chronic rodenticide)、多劑量殺鼠劑,是指能抑制體內凝血酶原的合成和使毛細血管壁脆裂,導致內臟出血不凝、流血不止,鼠多次攝食在數天后累積中毒死亡的殺鼠劑。
抗凝血殺鼠劑有二大類,即羥基香豆素類和茚滿二酮類,這兩類都是通過抗凝血作用而發揮毒性反應,其毒性作用速度較慢,故稱緩效殺鼠劑。即要經過相當一段潛伏期后,才逐漸出現抗凝血的臨床表現,故易誤診。
常見的雙香豆素類有:殺鼠靈、殺鼠醚、克鼠靈、氯滅鼠靈、溴鼠靈等。茚滿二酮類有:敵鼠與敵鼠鈉、鼠完、殺鼠酮、氯鼠酮。
抗凝血殺鼠劑的毒作用是競爭性抑制維生素K,從而影響凝血酶原及部分凝血因子的合成,導致凝血時間和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同時,其代謝產物亞芐基丙酮,可引起毛細血管損害,導致臨床上出血癥狀。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