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閔屠胡令(冉閔屠胡令 導致前燕)
,只能說冉閔救了后趙地區的漢民,使得后趙國的漢民不被羯族人欺壓。
建立冉魏
同年(350年),冉閔殺死石鑒后,司徒申鐘、司空郎闐等四十八人尊冉閔為帝,冉閔執意讓給李農,李農以死來堅決請求冉閔為帝,于是冉閔于南郊僭登帝位,大赦天下囚犯,改年號為永興,國號大魏,史稱冉魏,并恢復冉姓。
追尊祖父冉隆為元皇帝,父親冉瞻為烈祖高皇帝,尊母親王氏為皇太后,立其妻董氏為皇后,其子冉智為皇太子。以李農為太宰、兼任太尉、錄尚書事,封為齊王,李農諸子都封為縣公。封其子冉胤、冉明、冉裕為王。文官武將進三等官位,封爵各有等級。派人持節赦免各地聚眾鬧事者,都不歸從。
石祗聽說石鑒已死,便在襄國(今河北省邢臺市)僭位稱帝,各夷據守州郡擁有兵力的頭領紛紛響應。冉閔派遣使者到長江岸邊報告東晉說:“叛逆的胡人擾亂了中原,如今已消滅了他們。如果能共同征伐的話,可以派遣軍隊前來”。
東晉朝廷沒有答覆。冉閔誅殺李農及其三子,同時被殺的還有尚書令王謨、侍中王衍、中常侍嚴震、趙升等人。東晉廬江太守袁真攻打合肥,拘捕了南蠻校尉桑坦,把百姓遷離而返回。
《殺胡令》是誰頒布的?他為什么頒布《殺胡令》?
《殺胡令》是冉閔頒布的。
原因:
五胡亂華時期,原來居于中國周邊的各少數民族大舉侵入中華大地,大肆的對漢人進行著屠殺和奴役。出于報復,漢人領袖冉閔以掃清中原為號召,揚言要六胡退出中國,否則將把漢人以外的少數民族統統殺絕,這就是有名的《殺胡令》。
僅山西中南部和河北常山以南被殺的白奴(匈奴分化為白奴和黃奴,黃奴自稱華夏后裔,白奴則被冉閔和各路山西義軍殺絕)多達六十萬之多,其中四十萬被冉閔正規軍殺絕。
《殺胡令》共分三道。
第一道《殺胡令》是冉閔在鄴城幽禁后趙皇帝石鑒后頒布的,號稱“內外六夷,敢稱兵器者斬之”,也就是說:所有敢拿兵器的胡人都要殺。
第二道《殺胡令》:“與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聽任各自離開。”這道令看似簡單,其實絕難理解,如何才是與官同心,如何又不同心?官方不做正式說明,誰也不知道究竟什么是正確執行,只好聽憑自己所想。
第三道《殺胡令》:所有漢人,凡是斬一個胡人,憑人頭加官晉爵。
《殺胡令》是冉閔最為著名的政令,它的原文沒有完整地保存下來,傳下來的大致如下:暴胡欺辱漢家數十載,殺我百姓,奪我祖廟,今特此討伐。犯我大漢子民者死,殺盡天下諸胡。匡復漢家基業,天下漢人皆有義務屠戮胡狗。冉閔不才,受命于天,特以此昭告天下。
擴展資料:?
雖然后來閔冉不幸被鮮卑慕容氏所滅,但經歷了漢人血腥報復的諸胡卻再也不敢殘暴對待漢人,而采取了較為溫和的拉攏漢人士族、主動融合進漢人等手段。
百年之后,僅占北方漢人人口百分之十不到的以鮮卑為主的胡族徹底溶入北方漢族。于是,漢人子孫最憑借著強大的文化力和生存力同化了入侵的五胡,為后來楊堅恢復中華奠定了基礎。
可以說,漢族在歷史上最為危險的時候,閔冉站了出來力挽狂瀾于既倒。閔冉死后,鮮卑人敬其勇,為其謚號“武悼天王”以祭之!
閔冉的行為拯救了漢民族,但是他由于其不合理的殺戮遭到了后世的遮掩,以至于被世人所遺忘。
但歷史上對于閔冉的評價不一,有的學者認為他是民族英雄,也有的學者認為他是窮兵黷武的武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冉閔
關于冉閔屠胡令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