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國恢復高考(中國恢復高考制度是在哪一年?)
1994年,普通高考進行制度改革,推出“3+2”考試制度,生物和地理科目被取消,除語數外,文科加考思想政治和歷史,理科加考物理和化學,理科考試中不再考思想政治。初衷是為學生減負,但導致學生地理和生物知識的貧乏。
1996年,中國高等教育試行并軌招生,高校學費開始增加。
1997年,普通高校招生并軌改革。
1999年,教育部出臺了《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文件提出,跨世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與任務,對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做出了全面部署 同年廣東率先試行“3+X”改革方案,生物、地理又重新開始成為高考科目。從這年起,高校大規模擴招開始。
2000年,一直由國家“全包”的師范專業也實行收費,招生并軌改革完成。
2000年之前我國高考一直使用統一命題的全國統考卷,從2000年到2004年,全國開始實施“統一高考,分省命題”的組織方式,越來越多的省份加入自主命題的行列。
2001年,教育部對報名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的考生條件進一步放寬。取消了普通高考報名年齡不超過25周歲、未婚的限制,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也不再限報高等職業學校,也可報考普通高校。報名并參加普通高考將不受年齡及婚否的限制與影響,是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舉措,至此全國各地每年都有25周歲以上的大齡考生步入高考考場。
2003年,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決定從2003年起將高考時間提前一個月,高考時間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7、8、9日。
2003年教育部批準首批22所高校開展自主招生試點。作為一種新的選才方式,具備自主招生資格的高校已有90所;類型逐漸增多,有“自主組織測試”、“校長實名推薦制”、“自主招生聯考”等形式。
2008年,中國開始啟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2010年,普通高等教育入學率將達到適齡青年的15%。在短短的五六年中,大學招生擴大了將近3倍,“大眾化教育”逐漸取代“精英教育”。但同時高校畢業生缺乏職業技能、就業困難等問題,引起了人們對擴招的反思。
2010年2月,教育部公布公開征求意見稿,7月發布經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的全文。文件明確提出要逐步形成分類考試、多元錄取、綜合評價的考試招生制度,為高考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2014年9月,頒布的《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要“創造條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錄取批次。2015年起在有條件的省份開展錄取批次改革試點”。
2014年12月16、17日,教育部陸續出臺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關于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規范高校自主招生試點工作的意見》《關于進一步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等四大高考改革配套方案。
2014年全國有16省市實行分省命題,統一命題的有15個;2015年,又新增江西、遼寧、山東3省實行高考統一命題,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的省份及直轄市增至18個。
2016年全國有26個省份選擇統一命題,也就是采用“普通高考全國卷試題”,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5省份或直轄市仍為分省命題。
2017年10月19日,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到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
2018年3月21日,教育部發布《關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對2018年的高校招生做出部署。《通知》指出,要進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區及人口大省高考錄取率,中央部門所屬高校要向重點高校錄取比例相對較低的省份傾斜;全面取消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跡等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
2019年5月6日,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在會上透露,2019年高考報名者達到上千萬。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于2019年6月7日—9日舉行,報名人數為1031萬人。
2020年3月31日,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延期一個月舉行,考試時間為7月7日至8日。2020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為1071萬人。
2020年7月25日,從2021年起,北京高考英語增加口語考試,口語加聽力考試共計50分,總成績分值不變。
2021年2月19日,教育部發出《教育部關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確,2021年全國統考于6月7日舉行。科目考試時間安排為:6月7日9:00至11:30語文;15:00至17:00數學。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綜合/理科綜合;15:00至17:00外語,有外語聽力測試內容的應安排在外語筆試考試開始前進行。
2021年,全國高考報名1078萬人。 ? ?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