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首長排名(中央首長是什么級別)
衛戍區——擔負首都警衛和守備勤務的軍隊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于1949年6月成立平津衛戍司令部。1959年1月改為北京衛戍區。北京衛戍區屬北京軍區建制,同時是中國共產黨北京市委員會的軍事工作部門和北京市政府的兵役工作機構,受北京軍區和北京市黨委、政府的雙重領導。設有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領導機關。下轄衛戍部隊,領導北京市各區(縣)人民武裝部。負責北京地區的軍事警衛、守備任務,開展民兵、兵役和動員工作,維護軍容風紀,協助地方維護治安等。警備區——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重要城市或戰略要地設立的軍隊組織。警備區屬軍區建制。設有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領導機關。城市警備區,同時是中共市委員會的軍事工作部門和市政府的兵役工作機構,受軍區和中共市委、市政府的雙重領導,轄警備部隊,領導區、縣人民武裝部,負責所在城市的警衛、守備和民兵、兵役、動員工作。要地警備區,轄守備部隊,主要負責戰略要地的警衛、守備。
要塞區——在海防要地設立的軍隊組織。一般轄有守備部隊、分隊。防區筑有永備工事,配備較強火力,儲備充足物資,形成獨立的防御體系。要塞區隸屬于軍區,設有領導機關,擔負本區域的設防和堅守任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于1958年起各海防要地設立要塞區。
守備區——在某些軍事要地設立的軍隊組織。隸屬于軍區或要塞區,轄守備隊,擔負所在軍事要地的堅守和設防任務。
中央軍委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對各軍區、海軍、空軍、第二炮兵實施作戰指揮。駐各軍區的陸軍集團軍和兵種部隊歸所在軍區建制領導和指揮。部署在各軍區的海軍、空軍部隊,建制歸海、空軍,受軍區和軍委海、空軍的雙層領導。軍區內三軍聯合作戰行動由軍區統一指揮。第二炮兵在軍委集中領導下,實施垂直指揮。省軍區、軍分區、縣(市)人民武裝部隸屬軍隊系統,歸所在軍區建制領導,同時又是所在省、地、縣(市)黨委的軍事工作部門和政府的兵役機關。
11、中央警備團:即中南海警衛團。原歸屬公安部,1959年歸北京衛戍區節制,1961年歸總參節制。
8、 情報體制
中國的情報系統也分為國安和軍情兩個系統,分別是國家安全部和隸屬于總參謀部的2部和3部。兩個系統各有分工,工作側重點不同,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也會展開合作,情報資源共享。
國家安全部中國政府唯一對外公開承認的情報機關,也是中國情報及治安系統中,政府參與層面最廣的一個單位。它成立于1983年7月,由原中央調查部、公安部兩個主要單位,以及統戰部、國防科工委等部份單位合并而成,是一個針對他國之國家資源做全面性諜報工作的情報組織。國家安全部的任務角色,主要是執行中國政府對于世界情勢的掌握為重點,除了廣泛收集各國的軍備動態之外,對于各國對于中國政府所采取的態度,以及該國對中國的經貿前景等,均列入情報收集的范圍。此外,國家安全部還負責國內的反間諜工作,監視各國在華可疑分子,打擊外國在華情報網,抓捕間諜及我方叛徒。其性質和蘇聯克格勃相同。
總參情報系統分為2部、和3部,早在紅軍時期就已組建,并為中國的解放戰爭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建國后戰功卓著的李克農大將正式組建總參2部和3部,并出任第一屆3部部長。總參軍情系統工作方針非常明確,主要負責偵察各國有關軍事情報,外軍的裝備、部署、編制、作戰意圖、方向等軍情都在偵查范圍之列。此外,還負責軍隊內部保衛及反間諜工作。從分工上看,2部負責管理內外勤特派人員及駐外各國武官,3部主要負責技術偵察,包括監聽、密碼破譯、無線電偵察等。各部下轄若干局分別負責臺灣、美國、歐洲等方向工作。99年克林頓總統訪華時,就是由總參3部三局負責全程技術保障與偵察。
三、. 現有區域機構體系轉自
理論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在的行政區劃基本上分為省、縣、鄉三級管理。但在中國大陸的行政區域管理實際中,現行的管理體制實際上沿用了國民政府管理方式。除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外,每個省、自治區的行政區劃的管理無一例外仍舊按地市級行政區(含副省級城市)、縣級行政區(含副地司級行政區域)和鄉鎮(含副縣級行政區域)三級管理。中國大陸特色政治在行政區劃管理上還體現為地市級行政區包括副省級城市、地級市、地區(以前為專區,政權為專員公署)、自治州和盟(內蒙古),其機構設置上除了各有側重以外其他大同小異。從1980年代以來,絕大多數地級行政區都改名為地級市。
最高行政首長對應的行政級別,中央政府管轄的一級行政區(省、自治區與直轄市)的省長為省級(部長級,或稱省軍級),兼任政治局委員者享受副總理級待遇,可以在頭銜前掛“黨和國家領導人”稱呼。副省級城市的市長為副省級(副部級),一般地市級行政區的最高行政長官為行政級別為地市級(地廳級,或稱地師級),縣級行政區最高行政長官為縣級(或稱縣團級),但是直轄市下屬的區、縣享受地級市待遇(重慶部分縣除外)。基層政權鄉鎮一級的最高行政長官為科級,直轄市的鄉鎮享受處級待遇,其他依次對應。 因此,實際上中國的行政區域和官員的行政級別,有正省(部)級、副省部級、地市級、副地市級、縣級、副縣級、科級和副科級共計8個層次。
中國開國的六大偉人都有些誰?
【六偉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 、任弼時、彭德懷(一般只說四偉人即前四位);
【十元帥】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十大將】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肖勁光、張云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五大書記】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 、任弼時;
【開國三元帥】彭德懷、賀龍、羅榮桓;
【開國六大將】粟裕、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許光達。
【開國領袖】指國家、政黨最高領導人毛澤東。
【開國元勛】有特大功績的人,指為建立新的國家或朝代立大功的人。包括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任弼時、陳云和十大元帥。
【開國功勛】指對國家和人民作出偉大貢獻,立下特殊功勞的人。包括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副主席,政務院副總理/國務院副總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和委員,中央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六大中央分局書記和六大行政區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十大將。
【開國功臣】為建立新的國家或朝代立下汗馬功勞的人。包括:中央委員和中央候補委員,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政務院政務委員、六大行政區黨政副職及常委,中央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直屬機構首長,政務院各部辦委首長,各省直轄市自治區書記和省長(主席、市長),開國上將(基本上擔任國防委員會委員、1955年改組后的大軍區正副司令政委、軍委總部副部長、軍兵種副司令副政委、大軍區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軍兵種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兵團司令政委)、開國中將和少將(基本上擔任大軍區二級機構首長、軍委總部二級機構首長、軍兵種二級機構首長、兵團副司令副政委、兵團二級機構首長、陸軍軍長政委、省軍區司令政委、空軍軍長政委、海軍艦隊司令政委)。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