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氏(孟氏家譜字輩大全)
洛陽郡:以今河南洛陽城為中心的河洛地區, 歷史 上被稱為“河南”,與“河東”、“河內”相對應,是華夏民族最早的 政治 活動中心。自從有歷史記載以來,洛陽城一直是這一地區的政治中心。西周時期,周成王時周公營雒邑,此為成周城所在,是西周王朝的東都,直屬于周天子。2000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洛陽郊區更名為洛龍區。洛陽附近的各縣中,跟洛陽歷史聯系最密切的是偃師、孟津、鞏義、登封。其中偃師、孟津從周朝以來三千年如一日,從未改變。其次是鞏義,從周朝一直到新中國,也有三千多年。再次是登封,從三國時期到新中國,有一千七百多年。而其他的各縣(市)如新安、宜陽、伊川、澠池、汝州等則與洛陽時分時合,而欒川、盧氏、陜縣、禹州等隸屬洛陽的時間就更短了。另外,自從西晉置滎陽郡后,今天鄭州市大部地區就跟洛陽地區分道揚鑣。洛陽現轄偃師市、孟津、新安、洛寧、宜陽、伊川、嵩縣、欒川、汝陽等一市八縣和澗西、西工、老城、廛河、洛龍區、吉利、高新七個城市區。
東海郡:亦稱郯郡、海州。東海郡在歷史上有三處:①治所在郯邑(今山東郯城),后置郯縣,屬徐州刺史部,為縣、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會末期境內已有人群定居,時境為“東夷”之地,太嗥氏為東夷一著名酋長,少嗥氏為黃帝族向東發展的一支,與夷族雜居于此,稱“炎”地,周朝時期封炎族首領于此,稱炎國,后演化為郯國。春秋時期,郯國附魯,“郯子朝魯”、“孔子師郯子”即出于此,戰國時期為越國所滅。秦朝時期始置郯郡,后改稱東海郡。秦、漢之際曾稱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鄭城一帶,治所在郯城縣北部;西漢時期下轄三十七縣,其時轄地在今山東費縣、臨沂、江蘇贛榆以南,山東棗莊、江蘇邳州以東和宿遷、灌南以北一帶地區。②東晉時期置于海虞縣(今江蘇常熟)的東海郡,后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蘇鎮江),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費縣、臨沂縣、江蘇省贛榆縣南部、山東省棗莊市、江蘇省江蘇省邳縣東部和江蘇省宿遷縣、灌南縣北部一帶地區;唐貞觀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縣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復置,始有“郯城”縣之名,不久又省入臨沂;元朝末期復置郯城縣,明、清兩朝之后縣域有變,但縣名未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其地隸屬山東臨沂地區。③南北朝時期的東魏及后來的隋、唐諸朝時期,以海州為東海郡,治所在朐山(今江蘇連云港海州鎮),其時轄地在今江蘇省東海縣以東、淮水以北一帶地區。
巨鹿郡:亦稱鉅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置郡,治所在巨鹿(今河北平鄉),西楚霸王項羽在此地大破秦朝軍隊主力。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白洋淀、文安洼以南,南運河以西,高陽、寧晉任縣以東,平鄉、威縣以北,山東德州、高唐、河北館陶之間地。漢朝至北魏因襲沿用。漢朝以后轄地在今河北省平鄉縣以北及晉縣一帶。
武康縣:治所在今浙江省北部。
平陸縣:治所在今山西省西南端、黃河北岸一帶地區。
安平縣:漢朝時期置縣(今山東益都),屬于涿郡。唐武德初年置深州,為該州治所。唐武德十七年廢深州,安平縣歸屬于定州。
堂號
江夏堂:以望立堂。
洛陽堂:以望立堂。
東海堂:以望立堂。
巨鹿堂:以望立堂。
武康堂:以望立堂。
安平堂:以望立堂。
平陸堂:以望立堂。
三遷堂:相傳孟子幼時家靠墓田,孟子就學埋墳,哭喪的事。孟母為了 教育 好兒子,就遷到集市旁邊住。孟子又學叫賣東西的聲音,孟母只好又遷。最后遷到學校旁安家,孟子學習禮讓進退,孟母高興地說:“這里可以使我的兒子成為好人了。”由于孟母三遷,注意 家庭教育 ,使孟子成為圣人。
亞圣堂:因孟子被稱為“亞圣”而名其堂號。
孟姓家族名人
孟子:名軻,字子輿,鄒國(今山東鄒城)人,戰國時代的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宗:(218年—271年),三國時荊州江夏郡鄳縣(今湖北省孝昌縣周巷鎮人[1] ),后因避孫皓字諱,改名孟仁,字恭武。少年時從師南陽李肅讀書,后官居吳國司空。
孟浩然:(公元689——公元740),本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
孟郊:(751年—815年),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縣)人,祖籍平昌(今山東德州臨邑縣),先世居汝州(今屬河南汝州),唐代著名詩人,少年時期隱居嵩山。
孟善:(?一1412)字百侯,山東武定府海豐縣孝理村(今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大孟家村)人。元朝時在山東樞密院任職。朱元璋起兵,他叛元歸降,跟隨朱家父兄南征北戰,屢建功勛,是明朝開國的功臣。
孟昭英:(1906.12.24-1995.2.25),電子學、 物理 學家。河北樂亭人。
孟森:(1869—1937) 中國著名 歷史學 家,擅治明清史。
孟繼懋:(1897—1980) 骨科 學家和骨科教育家,中國杰出骨科先驅。他長期從事骨科臨床、教學及研究工作,為創建中國專業齊全 國際 知名的創傷骨科中心作出了貢獻。他首創治療股骨頸 骨折 的孟氏截骨術和孟氏肩關節融合術。
孟少農:(1915—1988) 汽車 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畢生致力于汽車工業建設事業,是新中國汽車工業技術的主要奠基人。 成功 地領導了中國第一汽車制造廠、陜西汽車制造廠和第二汽車制造廠幾代產品的研制和開發。為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孟姓的由來
中國的孟氏,發源于春秋的魯國公族。孟姓的得姓始祖是魯桓公的庶子慶父。魯國的開國君主是周公旦的長子伯禽,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那么孟氏應該是周文王的姬姓子孫。因慶父在庶子中排行老大,而"孟"字在兄弟排行次序里代表最大的;又為避諱弒君之罪,所以,慶父的子孫改稱孟孫氏。后來,孟孫氏又簡化為孟氏。慶父欺君,其子孫改姓,都發生在魯國,魯國建都于曲阜(今屬山東),所以這支孟姓出自山東。
另外,春秋時期的衛國,也曾出現過一支孟氏。衛國,是周武王的少弟康叔所建,位置大約在今天黃河流域的河南、河北一帶。這一支孟氏的始祖是衛靈公之兄孟縶,子孫以王父字為氏而姓了孟,這樣推溯起來,其始祖同樣是周文王。換句話說,這兩支孟氏分別起源于山東和河南兩地;魯國孟氏的始祖是周公,孟氏家族的始祖是周武王姬發,也可以說孟氏是周武王的后代。只不過孟姓起源于西周姬姓,河南衛國孟氏的始祖是周公周文王之子,姬發所以,孟姓就要以孟為家族有自己的《孟子世家譜》擺放自己的位置,天下的孟姓人士統統是一家。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