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一飛:加強標準化工作 助力金融高質量發展外匯安全征信權益貸款
合理配置的關鍵工具,標準則是保障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基礎性制度。一方面,健全綠色金融市場急需標準支撐。明確“綠色”相關概念涵義,確保市場主體在統一標準約束下開展綠色金融活動,是綠色金融市場健康規范發展的前提。高質量的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標準是構建多層次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的制度基礎,是滿足綠色低碳轉型對金融服務全方位需求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綠色金融國際合作需以標準為橋梁。標準是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的“共同語言”,對推動跨境綠色投融資合作、降低交易成本具有重要意義。我國作為綠色金融理念先行者和國際合作倡導者,應積極參與綠色金融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推動達成全球綠色金融標準共識,增強標準兼容性和一致性,提高國際社會對中國綠色金融標準、產品和市場認可度。
支持加快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不僅對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提出了緊迫要求,同時為標準化發展提供了新的廣闊空間。需要標準引領創新。以創新提升標準水平、以標準助推創新發展,共同促進數字技術在金融業深入應用,帶動金融機構科技創新、業務模式及運營模式再造,構建協同發展的金融數字基礎設施體系。需要標準完善治理。強化標準對金融數據全流程合規和監管規則體系的技術支撐,豐富金融數據治理工具箱,從資源產權、交易流通、跨境傳輸和安全保護等方面規范金融數據開發利用與融合共享。需要標準保障安全。防范風險是金融業數字技術應用的永恒主題,要發揮標準柔性規范作用,從技術、業務、倫理等方面強化新技術金融應用中的風險防范,加強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全領域監管,為金融數字化轉型保駕護航。
在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疊加的背景下,標準在聯通國際經貿活動、開展國際金融治理方面的作用尤為重要。隨著金融業對外開放格局更加深入多元,全面提升標準國際化水平既是把握制度型開放新機遇的必然選擇,也是支持金融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職責所在。在制度建設上促進政策、規則、標準聯通,支持構建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金融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服務金融各領域穩妥有序開放。在機制建設上深入踐行多邊主義,以體系化、規范化的國內金融規則標準為依托,完善金融標準國際化工作聯動機制,構建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標準化共建共享生態。在體系建設上積極用好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充分發揮標準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促進中外金融標準體系包容互鑒、融合發展。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金融標準化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勇毅前行、久久為功,持之以恒推進金融標準為民利企走深走實,奮力譜寫金融標準化發展新篇章。
金融標準化必須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確保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折不扣地把黨中央關于經濟金融和標準化工作的部署落到實處。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牢記“國之大者”,堅決服從和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事業貢獻標準力量。始終堅持標準為民,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強化金融標準化工作人民性和普惠性,堅持政府制定標準以人民為中心,增強市場制定標準為民利企價值導向,確保金融標準化工作始終服務于人民群眾根本利益。
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根據國家標準化有關規章制度,健全由人民銀行統籌金融領域標準制定、發布、實施及管理的工作機制,推進金融標準化工作依法合規開展。確保金融領域標準建設符合國家標準化發展總體布局,做好標準與重大金融政策銜接配套,持續優化金融標準供給結構,充分釋放市場主體標準化活力,規范金融團體標準有序發展,引導金融機構建立健全具有競爭力的企業標準體系,推動各類標準協同發展。堅持金融業務持牌經營原則,按照金融領域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必須由金融管理部門或持牌金融機構牽頭制定的有關要求,確保標準建設符合金融業發展實際需要。進一步規范金融標準實施應用,探索開展標準驗證,提高標準研制科學性和適用性,不斷提升金融標準化規范發展水平。
全面落實《金融標準化“十四五”發展規劃》,持續構建更加科學適用、結構合理、開放兼容、國際接軌的金融標準體系。輔助金融管理。加快研制金融業綜合統計、風險監測預警、交易報告等標準,推動金融科技倫理、監管數據、消費者保護等標準建設,持續完善金融信息技術創新標準體系。服務金融市場體系構建。推進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結算、征信鏈、信用評級等金融基礎設施業務標準制定,研究構建資本市場數據標準體系,完善人身財產保險和科技保險標準。支撐金融產品服務創新。健全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加快綠色債券信用評級、綠色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等標準供給,推動國內外綠色金融標準趨同;建立農村金融基礎設施標準體系,推進數字普惠金融產品和服務標準建設。引領金融數字生態建設。增強物聯網技術、信息系統開源、分布式數據庫、分布式賬本、數據中心智能運維等金融科技和信息基礎設施標準供給,強化金融網絡安全標準防護,加快金融業信息化核心技術安全可控標準建設,穩妥推進法定數字貨幣標準研制。加強標準體系國際適用性。持續開展重點領域金融標準比對分析,積極轉化應用信息交換、數據編碼、交易報告、證券金融工具等先進適用國際標準,提升我國金融標準體系的國際協同性。
切實發揮金融標準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質量效益和生態效益。強化重點領域標準應用。聚焦共同富裕、綠色發展、科技創新等方向,提升普惠金融、消費者保護、綠色金融、金融科技、網絡安全等標準應用宣傳;深化全球法人識別編碼在跨境支付、跨境金融、跨境數字身份識別等領域應用,完善跨境法人信息服務,優化企業營商環境。服務重點區域發展戰略。在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成渝雙城經濟圈開展金融標準創新建設試點,探索標準技術、管理、服務和模式創新,因地制宜形成定制化標準支撐方案。增強標準服務價值。暢通金融管理部門監管規則援引標準的渠道,強化標準對法律法規等制度執行支撐;激發團體標準靈活優勢,滿足金融團體創新發展和自律管理需要;發揮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制度的激勵作用,讓標準化程度高的企業更加受到市場認可。
完善標準化工作機制。健全金融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制定實施全過程追溯、監督和糾錯機制,優化標準研制、實施評估和信息反饋閉環管理;探索強制性國家標準實施監督機制;拓寬金融與相關領域標準化組織聯絡機制。構建國際化工作網絡。暢通國內外溝通渠道,充分激發市場主體參與國際金融標準化創新活力,提升對國際標準貢獻度;共建“一帶一路”朋友圈,加強標準對話交流,深化標準互認合作。夯實標準化基礎能力。做強金融標準化專業服務機構,促進金融標準驗證、檢測、認證協同發展,推動金融標準化工作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提升標準化工作共識。引導金融機構在標準化領域配置更多資源,加快培養金融標準化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加強全社會金融標準化知識普及宣傳,著力提升全行業金融標準化素養,凝聚金融標準化工作合力,共享金融標準化發展時代成果。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