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金融數據跨境流動的風險挑戰安全理財
在國際經濟貿易交往中,金融數據安全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是全球眾多經濟體確保自身在國際市場中安全健康有序競爭與成長的“防彈衣”。數據安全,是指通過采取必要措施,確保數據處于有效保護和合法利用的狀態,以及具備保證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而金融數據不僅具備數據的一般特性,更是包含了國家公民個人信息、企業資金流轉、社會經濟活動等重要內容。正是由于其特殊性,在金融數據安全方面,我們不僅要求數據在輸入時應當經過嚴格審核和持續維護,在傳輸和使用的過程中,更應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和技術手段加以保護,使金融數據避免產生被非法訪問、竊取、篡改和損毀的風險。
當前,全球金融數字化轉型已經進入關鍵階段,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業務數據已成為本質、核心、關鍵的生產要素,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通過對業務數據的匯集、分析與挖掘,不斷提高經營效率,提升客戶服務水平,實現業務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數據安全關系到金融行業的資金安全以及大數據時代來臨對數據的增值分析、利用而帶來的衍生價值。數據安全是銀行當前業務穩定運行和創新發展的迫切需要。金融數據安全已不再是行業內部的自律性要求,而是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數據安全建設體系。金融數據安全也不再是金融機構個體單獨發展防御風險的保障,已正在成為地域經濟、國際經濟是否呈現良性健康態勢與轉型的關鍵因素之一。然而,從全球范圍看,金融數據安全的維護與防范依舊要保持高度警醒。
當前,數字信息技術一日千里,數字金融發展迅捷,金融數據由于蘊含巨大價值很容易成為網絡攻擊的重要目標。著名的云基礎架構廠商VMware在2022年2月對全球130名金融部門首席信息安全官和安全領導者進行的調查顯示,過去的一年中,66%的金融機構經歷過以商業機密竊取為目的的攻擊;74%的受訪金融機構在過去一年中至少經歷過一次勒索軟件攻擊;30%的機構經歷了多次勒索攻擊,其中超過六成選擇支付贖金。
同時,隨著全球貿易往來、金融投資和技術交流日益頻繁,跨境流動數據的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涉及個人隱私、企業商業機密、社會治理、國防安全等方方面面,海量數據跨境流動給國家和公民安全帶來隱患。
金融數據風險具有較高的復雜性、隱蔽性和易擴散性。為了嚴防新技術所帶來的數據泄露、數據污染、數據投毒攻擊等一系列潛在風險,金融機構應在進行數據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方面提高安全防范意識,依靠安全管理與技術手段來降低各類風險。
特別是在疫情時代,個人身份信息被進一步收集整理,大型科技公司憑借顯著的網絡外溢效應形成規模經濟,使用前沿科技手段拓展消費者群體,將業務范圍從構建互聯網商務平臺逐漸拓展到身份信息服務、移動支付業務、投資理財、保險銷售等領域,積累了大量個人信息和金融交易數據,逐漸形成數據壟斷的趨勢,容易引發數據安全風險。而數據的高度集中不僅會使大型科技公司的安全防衛壓力增加,也會使其容易成為不法分子的攻擊對象,增大了數據泄露風險。金融數據的流失將嚴重侵害用戶個人隱私,為非法販賣數據提供便利。
當下的金融數據被占市場優勢地位的平臺濫用的問題突出,潛在風險很大,全球各經濟體聯合建設防范金融數據被外竊或外泄風險的反壟斷立法與監管機制已迫在眉睫。
首先,全球主要經濟體要加快數據安全產業生態建設,數據安全治理是一個體系化的工程,需要所有的參與國家共同努力、共建生態、共同協作,才能更加有力地保障數據安全。依據金融行業數據應用的特點,制定增加全面詳細的數據安全標準,以填補相應的監管空白,加快監管技術發展和應用,不斷提升監管的穿透性和智能化,以適應快速變化的監管制度,為日趨復雜的國際金融數據安全形勢做好充足的準備。
其次,需要盡快推動建立跨境監管國際合作機制,提高國際話語權在金融數據安全監管領域,需要各國從國際秩序大局出發,建立合作機制,共同應對金融數據跨境流動新挑戰。積極參與并推動跨境數據流動監管規則體系的制定與完善,開展政府間、行業間、技術群體間多線條國際談判與合作,推動制定符合國家利益和經濟發展需求的政策體系。加強跨境監管執法合作,提高跨境監管能力和執法水平,推動構建良好的國際金融數據要素市場秩序。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