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福建、陜西三地披露十年銀行保險成績單 保費增長、影子銀行整治、車險改革等引發關注存款民營銀行西安銀行貸款
今日在《銀行業保險業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吉林、福建以及陜西三地銀保監局局長披露了當地銀行保險業近十年來的發展情況。
吉林銀保監局局長徐春武表示,近十年來吉林保險業原保費收入年均增長13%。福建銀保監局局長叢林表示,福建建立完善多方聯動的金融風險應急處置協調機制,實現高風險機構階段性“清零”。陜西銀保監局局長黃晉波表示,陜西作為全國車險改革首批三個試點的省區之一,目前車均保費已較改革前下降近50%,累計為全省車險消費者節省保費支出195億元。
據徐春武介紹,十年間吉林全省銀行業各項貸款增長1.8倍,總量接近2.6萬億元;各項存款增長1.5倍,總量超過3萬億元;保險業原保費收入年均增長13%,保障金額年均增長32%,保險深度由2.7%上升至5.2%,保險密度由856元每人上升至2911元每人。
十年來,吉林全省中長期貸款余額增長191%,制造業貸款余額增長77%;保險機構累計為新材料、首臺(套)產品提供保險保障122億元。截至今年6月末,信息技術、科研等領域貸款同比增速均超過30%。十年來,吉林省小微企業有貸款余額的戶數增加至48.8萬戶,年均增速10.54%,貸款余額增加至7385億元,年均增速14.85%。
徐春武表示,十年來,吉林全省教育行業貸款年均增長4.5%,健康險保障金額年均增長54%,責任險保障金額年均增長23%;今年上半年,銀行保險機構開發新市民專屬金融產品20余個,提供保險保障金額近20億元。
叢林表示,十年間,福建累計引進31家銀行保險機構,組建了民營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多類型地方法人機構;深化金融體制改革,農信社通過改制進一步激發活力;推動金融服務向基層延伸,銀行機構鄉鎮覆蓋率、保險服務行政村覆蓋率均達到了100%,實現“基礎金融服務不出村”。同時,還圍繞著自貿試驗區、普惠金融改革、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推出一批金融創新成果。
據叢林介紹,十年來,福建銀行業總資產增長了2.8倍,邁上十萬億新臺階,保險業總資產增長了2.9倍,保險密度從1162元/人上升至3091元/人。大病保險和職工補充醫療保險覆蓋3300余萬人;長期護理保險覆蓋204萬人;農業保險提供風險保障從十年前的545億元增長至1376億元。
叢林表示,福建深入整治金融市場亂象,高風險影子銀行規模大幅壓降,轄區銀行業各項貸款占資產比重由最低時38%逐步上升至52%,金融資源進一步回歸實體。有力推進不良資產處置,轄區銀行業資產質量保持較好水平。建立完善多方聯動的金融風險應急處置協調機制,實現高風險機構階段性“清零”,地方法人機構總體保持較強的風險抵御能力和損失抵補能力。
據黃晉波介紹,十年間,陜西銀行保險機構和網點增加了1417家,基礎金融服務實現了村級全覆蓋。銀行業、保險業資產規模分別是十年前的2.7倍和3.6倍,各項貸款余額4.73萬億元,年均增速超過13%。保險深度由2.53%上升到了現在的3.92%,保險密度由973元上升到了現在的2956元,保險業賠付支出年均增速15%。
改革化險方面,黃晉波表示,十年間,陜西銀行業保險業深化黨的領導和公司治理的有機融合,引導機構堅持正確改革發展方向。65家農信社改制重組為農商行,西安銀行成為西北地區首家在A股上市的銀行。同時,陜西作為全國車險改革首批三個試點的省區之一,率先啟動改革。目前車均保費已較改革前下降近50%,累計為全省車險消費者節省保費支出195億元。大病保險服務項目已覆蓋全省3000多萬城鄉居民。
黃晉波表示,十年間陜西銀保監局堅持強監管嚴監管。機構改革以來,累計處罰銀行保險機構600余家次,處罰金額超2億元。近十年來累計處置不良貸款2396億元。法人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900多億元,風險抵御能力持續提升。清理不規范保險中介機構1006家。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