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恩公司發布白皮書指出:銀行緊抓大灣區中小企業新機遇中國銀行存款貸款額度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8月4日,全球性咨詢機構貝恩公司發布《“一縱一橫一基石”:助力銀行解鎖大灣區千億級中小企業市場》白皮書(以下簡稱“報告”)指出,大灣區內地的政策紅利利好,私營經濟發達,商業銀行可以通過“一縱一橫一基石”業務框架,明確重點行業,找準核心業務,構建生態場景,解鎖大灣區中小企業市場新機遇。
數據顯示,2021年,大灣區內地九市約有大型企業4000家、中型企業2.7萬家、小型企業27萬家和微型企業250萬家。這些企業貢獻了約18萬億元對公存款、9萬億元對公貸款,創造了約3000億元銀行業對公業務收入。報告指出,大灣區經濟體量巨大、企業客戶資源豐富、金融服務需求旺盛且多樣,加之政策鼓勵,對公業務增長動能強勁。其中,中小型企業基數大、增速高,貢獻了大灣區銀行對公業務收入約35%,是發展前景光明的千億元級市場。伴隨普惠政策持續加碼,如何更好地服務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值得銀行業特別關注。
為更好地幫助商業銀行在紛繁的市場需求與商業場景中找準發力點,報告提出“一縱一橫一基石”業務框架,從垂直行業、核心業務和生態場景三方面為商業銀行找尋可行的發展路徑。具體來說,銀行可從四方面展開行動,制定適合自身的大灣區中小企業戰略。一是全面復盤并分析自身在各行業、各業務方面的核心能力;二是通過定量分析、定性研討,明確“一縱一橫”;三是引入相關生態圈內的戰略合作伙伴,群策群力,探討場景賦能機會,明確“一基石”;四是完善并夯實發展所需的支撐體系,如技術、組織、運營模式等。
現階段,不少銀行正在向專精行業、垂直行業的專業化服務模式轉型。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梁國權(Frankie Leung)對《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表示,銀行傳統的信貸模式在服務科創行業時存在局限。傳統信貸強調穩定、可預測的現金流和企業是否有抵押物。該模式下,企業要么有長期穩定的業務,可持續實現增長,要么有廠房等資產可以抵押。但這種貸款方式不適合初創企業。開業不久的企業缺少積累多年的財務報表可供分析,這就需要銀行在線上獲取企業真實、可跟蹤的業務數據,以此進行信用評分,并通過貸后跟蹤動態調整額度。而對于沒有太多現金流可跟蹤的科創企業,銀行要采用投貸聯動方式提供服務。
這種明確重點垂直行業并提供陪伴式、專業化融資服務的模式與投行比較類似。對此,梁國權表示,總體而言,投行是以交易為驅動的,做成一筆交易收一筆錢。但商業銀行業務模式更多是向客戶提供更長期和全面的服務,陪伴中小企業成長,其優勢在于資金量、資金成本和全方位服務。
不同類型銀行應如何找準核心業務?梁國權表示,一般來說,大行在每個垂直行業都具備不錯的能力,但要考慮找到突出領域,投入并建立起市場領先的能力。而小行選項較少,需要做好取舍,了解自身優勢所在。現階段,對公業務的生態化、平臺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小行面對很多潛在合作方,包括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跨境支付供應商等可幫助銀行提供服務、獲取客戶,小行要挑選可以補充自身業務短板的合作方。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