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草的功效和用途(3)
艾葉草的功效和用途
艾草,又名香艾、蘄艾、艾蒿,為多年生草本,葉互生,羽狀深裂,表面是綠色,葉背則密生白色毛;莖葉均有特殊香氣。
辨認艾草的方法有兩個,一是艾草葉子的兩面顏色明顯不同,還有就是它特殊的香味。這特殊的香味具有驅蚊蟲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門前掛艾草,一來用于避邪,二來用于趕走蚊蟲。
(相關資料圖)
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藥,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現在臺灣正流行的“藥草浴”,大多就是選用艾草。
艾葉的功效和用途
1、艾葉的功效和用途:艾葉的民間作用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艾葉與端午節有著不解之緣。每到端午節,按照民間傳統,家家戶戶門前都掛上艾葉,據老輩人說,這是為了“辟邪”,但更重要的是為了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所以,端午節歷來有“衛生節”之稱。
每當端午之時,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草制成人形,剪成虎形,插于門楣,懸于堂中,當時這樣的.場景,不失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今年,又一個端午節來臨,這個老傳統遺留下來的習俗而今不知是否還在繼續?昨日,筆者來到通道縣城市場上,聽這里的老人講述,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掛艾草、菖蒲的風俗卻沒有變,人們大多已經不愿再去種植,更不愿去野外采摘了。有些老人開始瞄準這一“商機”。他們在自家的空地上種植些艾草,再去采些菖蒲,將兩者捆成一捆,等到端午的前幾天就挑著擔子出去賣。一捆1—2元錢,很多老人還“創收”了一筆。 艾草大多都是自家種的,或是采摘野生的。人們通常會在自家的屋前屋后或者是一塊自留地的小角落里種上點艾草。“艾草的用量不大,主要就是端午的那一天要用,所以種植面積只要很小的一塊就可以了。在池塘邊、村口、小橋邊,也會長滿野生的艾草,而菖蒲,則大多都是采摘野生的。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家家戶戶都在這一天掛上了艾草和菖蒲,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活動。
艾葉的功效和用途:可以當香料
2、艾葉的功效和用途:可以當香料
法國名酒“味美思”,即以艾葉作為主要香料。艾葉中提取的艾葉油,則可作為多種香水、化妝品的原料。將艾葉曬干搗絨,作為艾灸的原料,點燃之后在人體皮膚、表面上(特定穴位或患處)進行溫灸,借艾火的熱力透入肌膚,以起到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作用。
艾葉插門口還可以起到驅趕蚊蟲的作用。艾葉水泡腳可治療月經不調。
艾葉的功效和用途:艾條的制作
3、艾葉的功效和用途:艾條的制作
艾灸療法是使用艾絨制成的艾炷、艾卷,點燃后,在身體相應的穴位上施行熏灸,以溫熱性刺激,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以達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種方法。 。艾灸療法的主要材料為艾絨,艾絨是由艾葉加工而成。選用野生向陽處5月份長成的艾葉,風干后在室內放置1年后使用,此稱為陳年熟艾。取陳年熟艾去掉雜質粗梗,碾軋碎后過篩,去掉尖屑,取白纖絲再行碾軋成絨。也可取當年新艾葉充分曬干后,多碾軋幾次,至其揉爛如棉即成艾絨。
艾炷的制作:
將適量艾絨置于平底磁盤內,用食、中、拇指捏成圓柱狀即為艾炷。艾絨捏壓越實越好,根據需要,艾炷可制成拇指大、蠶豆大、麥粒大3種,稱為大、中、小艾炷。
艾卷的制作:
將適量艾絨用雙手捏壓成長條狀,軟硬要適度,以利炭燃為宜,然后將其置于寬約5.5厘米、長約25厘米的桑皮紙或純棉紙上,再搓卷成圓柱形,最后用面漿糊將紙邊粘合,兩端紙頭壓實,即制成長約20厘米,直徑約1.5厘米的艾卷。
間隔物的制作
在間隔灸時,需要選用不同的間隔物,如鮮姜片、蒜片、蒜泥、藥瓶等。在施灸前均應事先備齊。鮮姜、蒜洗凈后切成約2-3毫米厚的薄片,并在姜片、蒜片中間用毫針或細針刺成篩孔狀,以利灸治時導熱通氣。蒜泥、蔥泥、蚯蚓泥等均應將其洗凈后搗爛成泥。藥瓶則應選出相應藥物搗碎碾軋成粉末后,用黃酒、姜汁或蜂蜜等調和后塑成薄餅狀,也需在中間刺出篩孔后應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