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心理健康論文3000字(2)
教師心理健康論文3000字篇二
《教師心理問題成因探析》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每位教師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一些心理本身比較脆弱的教師則往往因壓力過度而導致心理問題。本文主要是對教師心理問題成因的探析,以引起人們對教師心理的廣泛關注,進而找到解決教師心理問題的更好辦法。
【關鍵詞】教師 心理問題 心理健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問題的提出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教師是為人師表的人,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可是近年來,在這片圣潔的校園里,竟發生了一些不應該發生的事――懲罰小學生吞食糞便、強迫學生互相打耳光、往學生臉上刺字,甚至剪斷幼兒的手指等等。而這些竟然都是為人師表的教師所為。這些現象引起了人們的思考,教師,你到底怎么了?一再發生這些事情,除了教師的法制觀念淡薄、職業道德缺失以外,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原因。
心理學家指出:人的心理健康是戰勝疾患的康復劑,也是獲得機體健康、延年益壽的要素。那么,怎樣才算心理健康呢?
1.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終日,人便會很快衰老。抑郁、焦慮等心理,會引起消化系統功能的失調,甚至會導致病變。
2.充分了解自己,對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斷。如果勉強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會顯得力不從心,于身心大為不利。由于超負荷的工作,甚至會給健康帶來麻煩。
3.生活目標切合實際。由于社會生產發展水平與物質生活條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標定得太高,必然會產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4.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因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層次的,與外界接觸,一方面可以豐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
5.保持個性的完整和和諧。個性中的能力、興趣、性格與氣質等各種心理特征必須和諧而統一,方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6.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很快,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就必須不斷學習新的東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應手,少走彎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7.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人際關系中,有正向積極的關系,也有負向消極的關系,而人際關系的協調與否,對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響。
8.能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人有喜怒哀樂不同的情緒體驗。不愉快的情緒必須釋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發泄過分,否則,既影響自己的生活,又加劇了人際矛盾,于身心健康無益。
9.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與興趣愛好。人的才能和興趣愛好應該充分發揮出來,但不能妨礙他人利益,不能損害團體利益,否則,會引起人際糾紛,徒增煩惱,無益于身心健康。
10.在不違背社會道德規范下,個人的基本需要應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當然,必須合法,否則將受到良心的譴責、輿論的壓力乃至法律的制裁,自然毫無心理健康可言。
二、教師心理問題的成因
1.待遇與付出不相適應
當前教師的勞動報酬與其勞動對社會發展的促進價值不相適應的事實,導致教師產生強烈的不公平感。教師的安居問題、醫療條件等都不甚理想,這種勞動價值與勞動所獲有所背離的現狀構成困擾教師的最現實的壓力源。
我覺得社會對教師的要求就是:做教師就是要講奉獻,羞談錢,做人梯,當蠟燭。當教師在工資待遇方面比過去略有提高時,就有人驚嘆,教師是多年媳婦熬成婆啦,臭老九們身上的臭氣淡了呀。最近特別是教師節有大量的報道:教師的生活越來越富裕了,現在中小學教師人均每年工資為10194元,比建國時長增了17倍還多;教師住房越來越寬敞舒適了,在城鎮,全國教職工平均居住面積為已增加到10.81平方米,教師家庭人均住房面積已快超過城鎮居民平均水平了;教師看病難和拖欠教師工資這些“老大難”問題都得到一定的緩解。這些報道的言外之意我不知道是不是在勸說教師:你該滿足了。
誠然,教師的工資待遇和幾年前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語了,但是相對于教師的付出、其他行業的待遇和日益增長的物價,卻仍然是不足為道。由此而使教師不自覺的自卑起來,而且因貧窮而引發的家庭矛盾也會嚴重的挫傷教師的自尊心。
2.社會的期望和評價
首先,社會對教師的期望過高,不自覺地給教師施加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教師在社會中承擔著培養年青一代健康成長的重要任務,負有重大的社會責任。因此,社會對教師的角色期待呈現多樣化、高要求的特點,使得教師在教育工作不敢擅越雷池。時下都提倡創新教育,教師就是保護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責任人,但是教師敢保護學生的和教材要求不一致的創新嗎?記得有一個故事,在學習了《狐假虎威》這篇課文之后,老師讓學生談體會。有人說狐貍仗勢欺人,有人說狐貍欺騙別人,這些都符合課文的要求。但是有一個人提出了不同的見解:狐貍很聰明,善于保護自己,也應當值得我們學習。當時老師就否決了他的答案,因為這個看法明顯不符合教材的要求,萬一考試的時候有這一題,那豈不就砸了?
其次,在對教師的評價方法上,還是很不完善。現在對教師的評價基本上還是量化評價,如教師是否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出勤率是否達標,還有學生成績、升學率,部分學校還實行學生打分的制度。都用這些能夠統計的數字化的標準來評價教師,只是各所學校的側重點不同而已。但是,我們都知道,教育工作的評價是很復雜的,也是不能夠完全用數字來表達的。眾所周知,現行的考試制度并不能夠全面的評價學生,但卻是評價學生的最權威的工具,用這樣的數字來評價教師,其合理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學校實施“學生評價教師”的改革,確有其積極意義。但是,如果學校將學生的評價作為教師評職稱、晉級和評優的重要依據,并把教師報酬同學生給其打的分數掛鉤,則有失公允。俗話說,“嚴師出高徒”,但是學生肯定不喜歡嚴師。
作為一項評價制度,首要的原則就是體現公平、公正、客觀。而中小學生本身在認識問題、看待問題上并不成熟,在看待問題上,僅憑直覺和直觀感受,大多感情用事,只看到表面現象。而且,要想評價一位教師,相關的評價知識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而作為中小學生,這方面的知識十分欠缺。
另外,社會現象和教育內容不一致也是導致教師心理問題的一個因素。社會的一些不良風氣的沖擊使教育工作難有實效。教師一番苦心的長期的校內教育,輕易被校外某一不良現象或家長的某一不良言行所沖擊而抵消。這是當前最為困擾和折磨教師的現實問題,使教師產生心理沖突和壓力感。
3.教師自身素質的危機感
信息化的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已經不僅僅是從教師那兒了,這無疑對教師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到底教師要具有多少知識才夠用?教師到底該教給學生什么東西?教師知識結構的片面性和觀念的滯后性是教師產生危機感的主要原因。
教師知識結構的片面性。我們的大學教育基本都是專業教育,是什么專業就只學什么專業的知識,公共課只有政治。這樣的教育再加上知識的更新周期的縮短,以至于剛剛大學畢業的教師發現自己居然已經落伍了。現在的學生要求教師必須要具有淵博的知識。但是現狀卻是語文教師不知道理科常識,數學教師經常寫錯別字,絕大多數教師不識五線譜,不懂色彩。一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門開設的學習班又淪為形式,去進修的教師根本不能夠從中學到知識,更有甚者,只是為了收錢,只要教師交了錢,就可以得到進修結業證書。
由于教師職業特點的封閉性而導致的教師觀念的滯后性,也是困擾教師的一個嚴重問題。作為教師,一般都是進入學校的時候風華正茂,離開學校的時候已是兩鬢斑白,其間基本沒有得離開校園,更不用說進修了,想公費學校沒有錢,想自費自己又沒有錢。雖然上網也可以解決許多問題,但是教師特別是貧困地區的教師連電話都還是奢侈品,就更不用說電腦和上網了。
4.教師角色轉換的矛盾
教師是多種角色的綜合體,特別是農村中小學教師,承擔了許多角色,又以配偶在農村種田的教師居多。這些教師在學校里工作勤勤懇懇,以老牛拉破車的精神,早出晚歸,奉獻著自己的年華。回到家里,責任田里還得揮汗耕耘,自留地應須培土除草;一到農忙季節,除了在學校里認真教好功課外,一到家,必須到農田里收割、播種、施肥、除草、噴藥。學校里是教師的角色,家里是丈夫、父親、兒子的角色,還責無旁貸地當好“生產隊長”的角色。太多的角色、太多的艱難、太多的勞作、太多的付出,使這些教師艱辛多于歡愉,苦澀多于幸福,怎么能不產生心理問題呢?
心理學家曾說過:所有的心理問題,其實都是現實世界諸多矛盾在人們心理上留下的痕跡。我們的教育管理部門應充分注意和認識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采取扎實有效的措施逐步解決這些問題,使中小學教師以一種良好的心境去擔負“教書育人”的崇高職責。
教師要保持健康的心理,不僅要捧出一顆熱愛教育事業的心,調整期望值和改變工作的方法、心態、言行,還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
(1)了解自我,悅納自我
了解自我,就是要有一個清醒的自我意識,能夠正確地評價自我,辯證地看待自身的優缺點。在此基礎上,還要悅納自我。“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人可貴的不是不犯錯誤,而是知錯能改。
(2)調整情緒,保持平衡
清苦、清高概括了教師的形象,但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教師走出了象牙塔;面對變幻莫測的世界感到困惑、不平衡,如不及時疏導,不僅影響自身,更會投射到學生身上。自我調節是保持良好心境的關鍵。有這么一個故事,一老婦人,她有兩個女兒,一個是賣傘的,一個是賣鞋的。每到雨天,她就愁賣鞋的女兒;而每到晴天,她就愁賣傘的女兒。于是晴天愁,雨天也愁。后來,別人告訴她:當雨天時你就想賣傘的女兒,就會高興了;當晴天時,你就想賣鞋的女兒,也會高興的。這樣她晴天高興了,雨天也高興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善于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
(3)善于交往,融洽關系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教師順利進行教學工作的保證,教師只有不斷地與社會交往,保持自身與社會的平衡,將自己和諧地融于社會之中,才能保證健康的心理。成功的教師往往是樂于和學生及他人交往的。特別善于和學生交往的教師,能夠使課堂氣氛活躍,給學生如沐春風之感。
(4)投身工作,樂于奉獻
心理健康的一個標志,就是個體能夠在工作中不僅盡責盡力,而且全身心地投入和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也只有那些熱愛教育事業,能夠在工作中不斷尋找樂趣的人才能保持健康的心理。
從世界范圍來看,與其他工作群體相比,教師和醫生這兩個群體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這種普遍性是行業特點造成的,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工作服務的對象是人,而且責任重大。相應地,他們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也很大,所以表現出心理問題是正常現象。
作為新聞媒體也好,學生家長也好,要明白這一點,不要一聽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較低就緊張。
【參考文獻】
[1]趙麗敏. 要大力保護與贊賞學生的獨立見解. 教學與研究,2001(8).
[2]劉義軍 教師的心理素質堪憂. 教師教育,2000(14).
[3]構筑新型師生關系. 中國教育報,2001-7-30.
[4]王云娟. 教師心理問題到底有多嚴重. 中國教育報,2002-6-20 .?
教師心理健康論文3000字相關文章:
1.心理健康教育論文3000字
2.關于心理健康的論文3000字
3.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3000字
4.心理健康教育結業論文3000字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