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焦裕祿的觀后感
(資料圖片)
電影焦裕祿的觀后感范文
再次觀看了焦裕祿這部電影,淚水幾次打濕眼眶,一種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心中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與沖擊。原來真的有一種精神境界可以做到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真的有一種忠貞風骨可以做到大公無私,舍己為民。在那個風沙漫天、災民遍野的年代,是“焦裕祿精神”感化了天地,溫暖了人心,是“焦裕祿精神”給了群眾信心,給了黨員斗志,讓他們真真切切地演繹了一場“與天斗,其樂無窮”的畫面。焦裕祿就是樹立在黨員面前的一面鏡子,多照照才更容易發現自身的問題。
對照“焦裕祿精神”,學習不屈不撓的斗志。風沙漫天,有栽樹治沙的壯志,洪水泛濫,有搶救莊稼的雄心,罹患重病,還有帶領大伙唱歌的豪情。這就是“焦裕祿精神”帶給我們的精神力量,不屈不饒,永不退縮。在“焦裕祿精神”面前,任何坎坷都顯得微不足道,任何磨難都可以一笑視之,如今的黨員干部就需要這樣的胸襟和氣魄,面對困難的堅韌頑強才是干部立足的最大資本,終日里大肆宣揚“為官不易”是多么貽笑大方!
對照“焦裕祿精神”,學習奉獻至上的精神。一年零三個月,他走遍了蘭考的每一寸土地,他贏得了每個老百姓的認可,哪怕拖著病體也要奮戰在一線。為了治沙,他屢進沙海,為了治水,他親自下河,為了群眾有飯吃,他堅決下令取消特殊供應本,為了保持干部的"戰斗力,他寧可自己犯錯誤。在當今社會中,多少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有幾人能不計得失只講奉獻?在“焦裕祿精神”面前,明哲保身思想是那么的低俗和渺小,那么的不值一提。踐行群眾路線,干部重在服務,貴在奉獻,切忌舍本逐末,因怕犯錯誤而放棄為人民服務。對照“焦裕祿精神”,“為官不為”者該多么自行慚愧!
對照“焦裕祿精神”,學習團結群眾的作風。焦裕祿同志放下身份,與群眾探討養牛,與專家研究治沙,甘愿給群眾當“兒子”。他請客不到,送禮不要,為救群眾,肯借鈔票。他憑借著一股子干勁和一顆為民的真心贏得了所有群眾的認可與尊重,“犯錯誤”,所有人為其求情,住病房,全縣人民都牽掛。正是這種團結群眾、依靠群眾的作風激發出巨大的能量,對蘭考的面貌改造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黨員干部當學習、發揚“焦裕祿精神”,真正放低身份與群眾打成一片,激發群眾潛能,發揮百姓力量,與群眾形成強大的戰斗合力,為社會的和諧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焦裕祿精神”是時刻樹立在黨員干部面前的一面旗幟,時刻鼓舞著黨員干部為群眾利益拼搏奮進,辛勤付出,時刻引領黨員干部走向優秀。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