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蕭珊》讀后感
《懷念蕭珊》讀后感
(資料圖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懷念蕭珊》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蕭珊去世后的第六年巴金寫了感人至深的《懷念蕭珊》。《懷念蕭珊》不僅是巴金對亡妻的悼文,里面傾注了作者對妻子深深的懷念,還飽藏著他對給蕭珊帶來不幸的罪惡勢力的無比仇恨和深刻的控訴。文章采用了倒敘的方法,先寫在妻子死去之時的傷悲,而后再把和妻子患難與共的回憶娓娓道來。
“我想,我比她大十三歲,為什么不讓我先死?我想,這是多么不公平!她究竟犯了什么罪?她也給關進“牛棚”,掛上“牛鬼蛇神”的小紙牌,還掃過馬路。究竟為什么?理由很簡單,她是我的妻子。”
“她本來可以活下去,倘使她不是“黑老K”的“臭婆娘”。一句話,是我連累了她,是我害了她。”這些都可以看出來巴金對妻子蕭珊的愛以及他內心深深的自責。
“在我靠邊的幾年中間,我所受到的精神折磨她也同樣受到。但是我并未挨過打,她卻挨了‘北京來的紅衛兵’的銅頭皮帶,留在她左眼上的黑圈好幾天以后才褪盡。”人們對蕭珊冷嘲熱諷,侮辱她,揭露她的“罪行”,她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平靜,其實“內心的痛苦像一鍋煮沸的水”。但是她還是不斷地安慰巴金,替他感到不平,支持他。這從中可以蕭珊也是摯愛著巴金,他為了巴金的安全替他承擔了很多肉體和精神上的折磨。
文中巴金還穿插了周信芳同志的媳婦的故事,其實是為了突顯出蕭珊也為他做了很多犧牲。蕭珊經常問巴金“你的問題什么時候才解決呢?”而巴金只能苦笑著說:“總有一天會解決的。”的確,到最后事情是解決了,但是伊人已不再了,命運是如此的"會捉弄人啊!
“她不僅分擔了我的痛苦,還給了我不少的安慰和鼓勵。我進了門看到她的面容,滿腦子的烏云都消散了。我有什么委屈、牢騷,都可以向她盡情傾吐。”巴金和蕭珊多年來相濡以沫,他們都是對方的精神支柱,正是對方不斷的鼓勵支持才讓他們堅持下來。
文章還表達了巴金對當時社會的腐朽的控訴。“任何人都可以責罵我、教訓我、指揮我。從外地到‘作協分會’來串連的人可以隨意點名叫我出去‘示眾’,還要自報罪行。上下班不限時間,由管理‘牛棚’的‘監督組’隨意決定。任何人都可以闖進我家里來,高興拿什么就拿走什么。”
蕭珊生病期間巴金想多待在家里照顧她,可是“工宣隊”頭頭逼著他回干校去,女兒、女婿向“工宣隊”頭頭求情,他卻說:“他不是醫生,留在家里,有什么用!‘留在家里對他改造不利!’”這些足以表明當時社會法制與道德的滅失。蕭珊的死也是當時社會直接造成的,這些“證據”都是對當時社會血淋淋的控訴!
巴金用最最平實的語言記述了他對妻子的思念和愧疚。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其中濃濃的情意我們卻能深深體會得到。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