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養生注意事項
大寒養生注意事項
一月之內,小寒、大寒雙至,氣候寒冷到了極點。中醫認為,寒氣容易損傷我們的陽氣,人體五臟中腎陽最強,冬日養腎正是順應自然界陰陽消長之勢,調節身體以抵抗寒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大寒覺,多睡1 小時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的最后一個,此時正值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冬季,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也處于相當緩慢的時候。大寒養生要順應冬季“藏”的原則,最簡單的方法是早睡晚起,每天多睡1 小時。早睡可以養人體的陽氣,晚起可以養陰氣,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從而增加身體的免疫力。對于上班族我們特別提倡早睡1小時。
驅散寒潮,每周吃1 次羊肉
1 月在一年中最冷,此時風和寒是主要氣候特征。飲食上應多吃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御風寒邪氣的侵擾。這類食物包括生姜、大蔥、辣椒、花椒、桂皮,還有羊肉。中醫專家認為在溫熱食物中,羊肉性價比最高,可以用山藥、當歸、胡蘿卜、芡實搭配,佐以生姜、大蔥等調料,每周吃一次,這樣更有利于安度寒冬。
進補,個性養腎飲食
中醫認為冬季進補重在補腎,腎的機能強健,可以調節身體應對各種侵擾,但補腎的方法要因人而異。如果經常冒虛汗、精神疲乏,應該多吃紅參、紅棗、淮山補腎氣;如果頭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黃,要用當歸、阿膠、首烏補腎血;如果經常午后低熱、兩頰潮紅、比較多,宜用冬蟲夏草、銀耳補腎陰;如果經常手足冰涼、怕冷,可用鹿茸、肉蓯蓉補腎陽。
有氧運動最適宜
冬季可循序漸進地進行一些有氧運動,比如快走、慢跑、跳繩、踢毽子、打太極拳、打籃球等,既運動了肢體,也加強了氣血循環運行,使氣血旺盛,氣機通暢,血脈順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溫暖。中、老年人可在居室中堅持臉部、手部、足部的冷水浴法,來增強機體的抗寒能力。大寒時節的運動應注意適宜、適度,同時室外活動不可太早,待日出后再進行為好。
建議女性經常跳繩,“跳繩是很好的有氧運動,讓肢體很快熱起來,而且氣血循環也得到了加強”。氣血旺盛,自然四肢就不容易發涼,身體含氧量高,也有利于滋養臟器及大腦。有的人膝關節不好,可以改為原地踏步,跺著腳走,對于改善足部血液循環立竿見影。
哮喘病人少出門
大寒期間也是感冒、肺炎、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期;有心腦血管基礎疾病、哮喘、肺氣腫的人要格外注意。由于持續的低溫,使得皮膚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臟的工作量增大,容易誘發高血壓和心臟病。干燥寒冷的氣候,還容易使老年人患感冒、肺氣腫和支氣管炎。
這些病癥都會加重冠心病的癥狀,并可誘發心絞痛。所以,有心腦血管病史的老年人在此節氣中尤其要注意保暖,早晚要少出門,避免感冒。外出時一定加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圍巾。哮喘病人要盡量少出門,最近門診上哮喘病發的老病號也明顯增加,“這個時候,哮喘病人出來一個喘一個”。
溫暖湯粥暖胃暖心
“大寒大寒,防風御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古語說得真是精辟。在這個呵氣成冰的季節,看廚房里藍色的火苗舔著鍋底,小沙鍋咕嘟咕嘟冒著熱氣,芪杞燉子雞、山藥羊肉湯、八寶飯……絲絲清香鉆進你的鼻孔,食欲就這樣被挑起。
大寒養生 大寒養生方法全攻略
隨著大寒的到來,天氣也逐漸變得越加寒冷,這時候人們的身體機能都在下降,這時候養生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那么大寒如何養生,大寒養生的方法有哪些呢?大寒養生注意事項又是什么呢?
1、從飲食開始,各地習俗
大寒節氣里,各地農活依舊很少。北方地區老百姓多忙于積肥堆肥,為開春作準備;或者加強牲畜的`防寒防凍。南方地區則仍加強小麥及其他作物的田間管理。廣東嶺南地區有大寒聯合捉田鼠的習俗。因為這時作物已收割完畢,平時看不到的田鼠窩多顯露出來,大寒也成為嶺南當地集中消滅田鼠的重要時機。
除此以外,各地人們還以大寒氣候的變化預測來年雨水及糧食豐歉情況,便于及早安排農事。如“大寒天若雨,正二三月雨水多”(廣西)、“大寒見三白,農民衣食足”(江西)、“大寒不寒,人馬不安”(福建)、“大寒白雪定豐年”(貴州)、“大寒無風伏干旱”。
小寒之后過15天就是大寒,也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此時天氣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
其間還有一個對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即陰歷十二月初八。在這一天,人們用五谷雜糧加上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是人們過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尾牙祭
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時甚至連我國最大的節慶春節也處于這一節氣中。大寒節氣中充滿了喜悅與歡樂的氣氛,是一個歡快輕松的節氣。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 “牙”的習俗。
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歷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據說雞頭朝誰,就表示老板明年要解雇誰。因此現在有些老板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過個安穩年。
2、從飲食開始,飲食變化
大寒節氣,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2009年春節就包含在大寒節氣里。因此這樣的大寒節氣里,除干農活順應節氣外,還要為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準備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布新,準備年貨,腌制各種臘腸、臘肉,或煎炸烹制雞鴨魚肉等各種年肴。同時祭祀祖先及各種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此外,舊時大寒時節的街上還常有人們爭相購買芝麻秸的影子。因為“芝麻開花節節高”,除夕夜,人們將芝麻秸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諧音吉祥意“踩歲”,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求得新年節好口彩。這也使得大寒驅兇迎祥的節日意味更加濃厚。
又因為大寒與立春相交接,講究的人家在飲食上也順應季節的變化。大寒進補的食物量逐漸減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以適應春天萬物的升發。
廣東佛山民間有大寒節瓦鍋蒸煮糯米飯的習俗,糯米味甘,性溫,食之具有御寒滋補功效。安徽安慶有大寒炸春卷的做法。
總之,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之尾,也是冬季即將結束之季,隱隱中已可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跡象。
節氣飲食
芪杞燉子雞
童子雞1只(約500克)、黃芪30克、枸杞子30克、白術10克,調料適量。將童子雞洗凈,切為小塊,加入諸補益中藥和蔥姜蒜鹽酒等調料,用文火慢燉1小時,食肉喝湯。有補中益氣、滋陰助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適用于體質虛弱、易患風寒感冒者。
八寶飯
糯米100克、大米100克、赤小豆50克、薏米50克、蓮子20克、枸杞子20克、桂圓肉20克、大棗50克。將赤小豆、薏米、蓮子用清水洗凈,浸泡2小時,再加入糯米、大米等,用旺火蒸熟,加白糖適量食用。有健脾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適用于身體虛弱、倦怠乏力等氣血兩虛的人群。
發散風寒湯
雞蛋1個、香菜10克、蔥白5克、生姜5克,鹽味精等調料適量。雞蛋攪拌均勻,香菜、蔥白、生姜洗凈后切為碎末。將清水在鍋中燒開,加入少許水淀粉,使水略稠后,將攪拌好的雞蛋慢慢倒入,使之成片狀。再加入香菜、蔥姜及鹽味精等調料,出鍋前加入香油少許。有祛風散寒、發汗解表的作用,適用于輕度感冒初期。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