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 1負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 2負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
- 3負數的初步認識及讀寫教學反思
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感受,負數的初步認識及讀寫教學反思。
負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2017-09-08 18:31:58 | #1樓回目錄
【資料圖】
負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李敏
負數的教學,它是小學階段新增的內容,是小學生學習的又一種新的數。它是小學階段數的教學從自然數、小數、分數范圍擴大到了有理數范圍。
在教學新課時,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豐富多彩、貼近生活的素材,引導學生從例1中的主題圖入手,從學生熟悉的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阿姨說的是零下6攝氏度,屏幕上怎么變成了—6℃呢?”這一認知沖突引起新課的學習,整節課以學生自主閱讀教材為主。
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更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去經歷、去體驗、去探究負數的產生過程,由此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的體驗更有研究的價值。本課在第二個環節的教學中,體現了這一亮點。通過借助溫度計撥出四個城市的溫度,零上溫度學生很容易就撥出來了,“零下溫度在哪?怎么撥?”學生在沉思與體驗中發現,必須先找到0°C,對0的認識也更就為深刻。通過經歷知識的產生過程,讓學生體驗到了學習數學的價值,為整個課堂注入新的活力,達到有效教學之目的。
《可能性》教學反思
《可能性》是一節實踐活動課。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數學教學應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的背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思想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尤其在千變萬化的世間事中,這是數學一個分支——概率論要研究的問題。本課就是讓學生感受最基礎的知識“可能性”。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注重體現了以下特點:
《可能性》這一節課,我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說出一些與所學知識有聯系的現實情境,再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會事情發生的不確定性與確定性。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這節課一開始,設計了“一個紅色乒乓球和一個白色乒乓球放入黑色袋子里,讓你摸一摸,它們的可能性相等”這一場景引出課題展開教學,通過學生自己獲得生活中的數學信息,使學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主動參加“摸撲克牌”活動,學生感受可能性發生的機率。因為當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越接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這一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學習,不僅使學生對可能性有了初步感受,而且能領悟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反思:在這一環節,引導學生發現不夠,得出的結論沒有很好的讓學生說出來,而是教師說的多。
改善:應該開門見山直接從情景圖導入,為后面的教學活動爭取時間;教學中應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負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2017-09-08 18:33:04 | #2樓回目錄
《負數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宣漢縣三河學校彭才霞
負數的教學,是小學生學習的又一種新的數。它是小學階段數的教學從自然數、小數、分數范圍擴大到了有理數范圍。《數學課程標準》對教學負數提出的具體目標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的素材。引導學生從例1中的主題圖入手,從學生熟悉的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阿姨說的是零下6攝氏度,屏幕上怎么變成了—6℃呢?這一認知沖突引起新課的學習。
二、結合具體生活情境出發、降低學習難度。從問題入手,氣溫在零下6攝氏度怎么表示為—6℃,產生思維碰撞,要統一符號的思想油然而生。于是負數也逐漸出現,自然而然引入到課堂,負數寫法、讀法的問題也迎刃而解。繼而在負數的深入學習中,借助溫度計,感知負數與0之間的關系,了解負數比0校
二、自讀自悟,建構新知
對于用正負數表示“溫度、海拔”的方法,通過學生閱讀課本,圍繞問題,自讀自悟,在讀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比如對于“溫度”的表示方法,學生通過閱讀應該能總結出“零上溫度用正數表示,零下溫度用負數表示”,可能學生說的不是很好,但他們總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然后再學生的認知基礎上,再通過互動交流加以完善。
四、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一是對于負數產生的必要性處理不夠到
位,以至學生質疑時發出問題:負數時怎樣產生的?有待研究,以后注意;二是六年級學生閱讀水平有限,教師要適時輔導。
負數的初步認識及讀寫教學反思2017-09-08 18:31:06 | #3樓回目錄
《負數的初步認識及讀寫》教學反思
新源鎮太平小學張麗萍
負數是小學階段新增的內容,小學階段數的教學從自然數、小數、分數范圍擴大到了有理數范圍。教學前讓學生了解負數的歷史,讓學生感受到了中國負數的淵源歷史,有效地對學生滲透了思想教育。本課內容比較簡單,從學生熟知的天氣預報入手,與生活較貼近,學生理解更容易。通過“零上”“零下”,“升高”“降低”,“收入”“支出”等例子讓學生充分理解“相反意義的量”。整體效果良好。
但也存在不足:有些問題設置的過于簡單,價值不大,致使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受到了限制,應向學生多介紹一些略深一些的知識,滿足學生的需要。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