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畫的中秋節手抄報
好畫的中秋節手抄報
【資料圖】
嫦娥奔月
據說遠在四千多年前,有窮國的國王后羿,勇武善射,但生性暴戾,不體恤民間疾苦,弄得民不聊生。后羿想長生不老,從昆侖山找來長生之藥,準備擇日吞藥,此事為嫦娥得知,為體恤子民,免于后羿長期殘暴統治,乃先將此藥吃下,突然身輕如燕,飄飄然向月宮騰空飛去,后羿發現,以箭射嫦娥,嫦娥進入廣寒宮,成了月神,稱為“明月之神”或“太陰娘娘”。
01、簡單的中秋節手抄報花邊,連邊上的玉兔都很好畫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也許小朋友們就可以回答,“明月中秋有,把餅與青天”,開個小玩笑中秋的月亮最大最圓了,更讓人垂涎欲滴的就是那美味的月餅了,同學們是不是也很有感覺,趁著靈感尚未泯滅,趕緊制作一份中秋節手抄報吧。 02、古典風格的中秋節手抄報邊框
中秋節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歷八月十五。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
03.這是很Q版很可愛的嫦娥和玉兔,你喜歡嗎?
中秋節的習俗
祭月賞月是中秋的重要習俗。每當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 吃月餅是中秋的另一習俗,是賞月時必不可少的食品。各地還有一些極富地域特色的習俗。如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
04、這個是月亮上的宮殿,很漂亮!
中秋節為什么要吃月餅?
中秋節民間家家吃月餅的習俗,與歷朝歷代越來越盛行的祭月賞月活動密不可分。中秋節又稱團圓節,月圓餅也圓,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漸形成了月餅代表家人團圓的寓意,月餅漸漸成為了中秋節必吃的食品。
05、大大的月餅形狀的邊框,可以在月亮上寫字了
為什么中秋的月亮最圓?
到了農歷十五時,月亮在天球上運行到太陽的正對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于太陽和月亮之間 ,從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個光亮面對著地球 ,因此看上去最圓。
06、這只鹿真的好漂亮,還有邊上的花花草草都可以單獨畫來當花邊
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是在悠久的歷史中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到了后來賞月重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 月亭”、“望月樓”的古跡。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 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
07、這是個喜慶的中秋節花邊,有福祿壽的文字。
拜兔爺的方式
拜“兔兒爺”是老北京中秋佳節的傳統,兔爺寓意為中國神話中月中“搗藥玉兔”,中秋夜拜兔爺可以祈福祛災,明代就已經流行了。
相傳古時,北京城里忽然起了瘟疫,幾乎每家都有人得了病,一旦得了就治不好。月上嫦娥看到此情景,心里十分難過,就派身邊的玉兔去為百姓們治病。玉兔變成了一個少女,她挨家挨戶地走,治好了很多人。每到農歷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給她擺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來酬謝她給人間帶來的吉祥和幸福,還親切地稱她為“兔兒爺”、“兔奶奶”。
08、玉兔坐在月亮上,還有些好畫的山和松樹
09、中秋云朵花邊
10、松樹和云朵加月亮組成的`文字邊框
中秋節手抄報資料2016-08-18 18:25 | #2樓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這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為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這一天也被視為撮合姻緣的大好日子。
中秋節的來源:
1、嫦娥奔月
據說遠在四千多年前,有窮國的國王后羿,勇武善射,但生性暴戾,不體恤民間疾苦,弄得民不聊生。后羿想長生不老,從昆侖山找來長生之藥,準備擇日吞藥,此事為嫦娥得知,為體恤子民,免于后羿長期殘暴統治,乃先將此藥吃下,突然身輕如燕,飄飄然向月宮騰空飛去,后羿發現,以箭射嫦娥,嫦娥進入廣寒宮,成了月神,稱為“明月之神”或“太陰娘娘”。
2、推翻元朝
相傳,元末,中原人民不甘受其元的殘暴統治,愛國之士紛紛奮起抗元,朱洪武的軍師劉伯溫要屬下扮道士到各縣賣符,并稱:今年天將降災,要避災者可于八月十五日懸掛日月旗,旗將藏于大月餅中。到了這天,各地民眾都切大月餅,將其中所藏的旗掛起來,起義聲勢大振,元人大為吃驚,朱洪武就一擊成功,結束了元朝的統治。后來,這種日月旗就是“明”旗。
中秋節的習俗:
1、賞月:
中秋節的月亮是特別的皎潔與圓滿,具有象征團圓的意義。古代就有許多人想看月亮里的玉兔和吳剛伐木,現代人是欣賞月夜的自然美景。
2、吃月餅:
吃月餅的習俗有文字記載是始于明代,傳說把節慶的食品神奇化,并賦予愛國的意義。中秋應景的是“月餅”,與端午節吃粽子一樣。月餅是慶團圓或是紀念反抗異族的統治。
3、團圓:
大家吃月餅、賞月、酬謝土地公等習俗,都在祈求人生圓滿光輝,家庭團圓幸福,社區平安,表現出月圓人亦圓的理想。
中秋祭月
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兔兒爺
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制作也日趨精致,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
【1】中天一輪滿,秋野萬里香。
【2】人逢喜事尤其樂,月到中秋分外明。
【3】幾處笙歌留朗月,萬家蕭管樂中秋。
【4】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圓。
【5】半夜人更半,中秋八月中。(歷史上稱為“生題死對”)
【6】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
【7】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8】中秋賞月,天月圓,地月缺; 游子思鄉,他鄉苦,本鄉甜。
【9】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常圓。
【10】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星。
【11】樓高但任云飛過,池小能將月送來。
中秋節手抄報主題活動總結2016-08-18 14:18 | #3樓
9月,是收獲的季節。恰逢“國慶節”和“中秋節”來臨,為了讓全校師生領略傳統節日的文化精髓,度過美好難忘的“雙節”,我校開展 “中秋節”手抄報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制作手抄報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文化素質和道德素質,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文化生活,充分挖掘了傳統節日的深厚文化內涵,深入利用傳統節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美德,真正做到引導我校學生從小樹立民族自豪感,更加的熱愛祖國。
位莊小學動員四、五六年級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結合兒童自己的活動安排事跡相結合引導未成年,繼承傳統,提高道德文化素養的手抄報活動。
通過此次活動,學生會收集各種資料、圖片。學生的制作報刊水平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比以前更流暢了。學生把自己對節日的期盼、安排、心情、體會記錄下來,制作成報刊,誦讀水平及寫作水平在步步提高,學生的理解、體會也層層加深。學生會制作有代表性、主題鮮明,具有很強的實際應用意義的報刊。同時,制作報刊也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對于這些優秀的報刊,我校將作評比。并在美術室分批展出。對該次活動的意義作出了評點。
從本次活動來看,活動開展很順利,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收到了很多報刊。結合小學生認知規律和實際需要,學生能確定自己的節日“中秋節”手抄報的主題,會結合我校特點特色,在活
動中學生會注重創新形式,靈活將文字及繪畫穿插起來,本次活動的舉措,真正做到提升我校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有力途徑。真正讓學生做到人人參與、個個動手,讓學生在活動中人人受到教育。其次,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態度,能認真對待,學生書寫認真,設計的手抄報新穎、選取的文明規范、日常行為方面的資料有代表性、 主題鮮明,具有很強的實際應用意義。
位莊小學
2015.10
中秋節手抄報總結2016-08-18 9:11 | #4樓
9月,是收獲的季節。恰逢“國慶節”和“中秋節”來臨,為了讓全校師生領略傳統節日的文化精髓,度過美好難忘的“雙節”,我校開展 “中秋節”手抄報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制作手抄報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文化素質和道德素質,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文化生活,充分挖掘了傳統節日的深厚文化內涵,深入利用傳統節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美德,真正做到引導我校學生從小樹立民族自豪感,更加的熱愛祖國。
此次活動總結如下:
首先制定了詳細的征集方案,讓班主任及學生明白本次活動意圖。并能以積極高漲的熱情投入到活動中。方案中對作品的格式及內容、版面等都進行了詳細的要求和說明。要求內容健康向上,體現中秋特有的節日氛圍。格式要求為A4紙設置;內容新穎獨特,版面設計合理大方;圖文并茂,主題突出。各班級挑選優秀的稿件20份,集中上交。
各班級接到通知后,能夠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有的學生還請父母幫忙,有的作品在家長的幫助下,制作的華彩鮮明,令人耳目一新。最后,各班級按照要求精心挑選了20份優秀稿件參加了評選。
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校活動,滿足其成就感,樹立其自信心。學校經過認真評選,共評出一等獎6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14名。評選出的優秀作品張貼在學校的宣傳欄內。
從本次活動來看,活動開展很順利,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收
到了很多報刊。結合中學生認知規律和實際需要,學生能確定自己的節日“中秋節”手抄報的主題,會結合我校特點特色,在活動中學生會注重創新形式,靈活將文字及繪畫穿插起來,本次活動的舉措,真正做到提升我校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有力途徑。真正讓學生做到人人參與、個個動手,讓學生在活動中人人受到教育。其次,可以看出學生的學習態度,能認真對待,學生書寫認真,設計的手抄報新穎、選取的文明規范、日常行為方面的資料有代表性、 主題鮮明,具有很強的實際應用意義。
本次活動的開展,學生的制作報刊水平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比以前更流暢了。學生把自己對節日的期盼、安排、心情、體會記錄下來,制作成報刊,誦讀水平及寫作水平在步步提高,學生的理解、體會也層層加深。學生會制作有代表性、主題鮮明,具有很強的實際應用意義的報刊。同時,制作報刊也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明白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之一,設宴賞月、吟詩作賦是古已有之的習俗,寓意圓滿、吉慶。加深了對民族文化精髓的理解,加強了愛國情感。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