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視訊!學校評價意見
- 1學校評價意見
- 2學校課程評價制度改革實施意見
- 3龍山學校初中部關于學習小組的評價意見
關于劉浩同志指導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效果的評價意見,通過評價檢測實施效果評定新課程實施的工作業績,評價目標主要包括一般性發展目標和學科學習目標兩個方面,龍山學校初中部關于學習小組的評價意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學校評價意見2017-06-24 21:21:35 | #1樓回目錄
關于劉浩同志指導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效果的評價意見
該同志在工作中能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多年來一直堅持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具備豐富的百科知識和生活常識,能靈活的在各知識之間建立聯系,能幫助學生確定合適的活動主題,設計合理的活動方案,善于引導學生將學習和生活實際有趣而有效的結合,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活動范圍,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時間、空間、資源;成為學生活動過程中的引導者,促進者,研究者;活動中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能主動從生活實踐活動中不斷的總結,獲得新知,能過通過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持續有效的掌握學生發展情況,采取有效的革新措施鞏固評價成果。建立積極平等的師生交往關系,贏得學生的尊敬,能激勵他們超越自己,活動成果受到學校和上級主管部門的好評,指導的學生也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
潢川縣仁和中學2016年9月8日
學校課程評價制度改革實施意見2017-06-24 21:22:41 | #2樓回目錄
江蘇省楚州職業教育中心校
課程評價制度改革實施意見
為落實《江蘇省職業學校課程改革行動計劃》,堅持教育創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現就課程評價制度改革有關問題初步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評價目的
1、通過評價檢測實施效果,評定新課程實施的工作業績。課程改革是為實現指定教育目標而設計的,是否達到預期目的和預期效果,需要一套科學的測評系統來完成此項工作。建立評價制度的目的之一就在于通過測評,了解不同課程改革的效果,從而對各項工作作出合理的評定。
2、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引導實施新課程工作朝著既定方向運行。評價具有導向功能,通過評價獲得的信息,又可以對課程改革進行反饋調節,引導課程改革始終沿著正確的軌道運行。促進教師轉變觀念、轉變角色。要求教師成為課程的建設者、研究者、開發者。促進老師轉變教學方式,實施教學方式,由注重結論的“傳承式”轉變為注重過程的“探究式”、互動式”。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3、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通過評價,能夠促使學生、教師、學校的發展,使先進者受到鼓勵,落后者受到鞭策。
二、評價范圍和對象
評價范圍包含課程改革的過程和效果兩個部分,每個部分又涵蓋多項評價指標。學生、教師為主要的評價對象。
三、評價的實施
評價分自評、互評和專家評價三種。
自評即被評對象自己對照評價指標和評價標準,逐項給自己工作作出評定,找出問題和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彌補和改進。
互評即不同的被評對象根據評價指標和標準對彼此工作作出評價,在評價過程中也可以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專家評價即由縣課改領導小組負責,組織部分教育管理人員和學科專家,按評價標準的要求,對評價對象作出評價。
1
評價可以在實驗中進行,通過評價起到督促和改進工作的作用。也可以在實驗工作結束后進行總評,以總結工作,發現成績和差距。
四、評價體系的內容
1、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學生評價體系。
(1)明確評價目標。評價目標主要包括一般性發展目標和學科學習目標兩個方面。一般性目標包括: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學科學習目標包括學科課程標準規定的目標和各個學段學生應該達到的目標。教師要在教育教學的全方位開展多樣的、開放式的評價方法。了解每個學生的技能、不足及發展的需要。
(2)為每個學生建立學生成長袋,收集能夠反映學生學習過程和綜合能力的信息材料,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作品、社會實踐和社會公益活動記錄、體育競賽記錄、個性特長和健全人格等。通過評價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成長袋要始終體現誠信的原則,要有老師、同學、家長開放性的參與,使記錄規范、客觀、真實。
(3)采用嚴格的學分制管理。通過學分制來評定學生的學業成績,要根據課程方案的學分要求建立學分分配表。遵循客觀、公正、透明的原則,嚴格學分認定的標準、程序、規范操作過程。
(4)正確處理考試與其它評價方式的關系。考試是評價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試應與其它評價相結合;要根據考試的目的、性質、內容和對象,選擇相應的考試方法;要充分利用考試對學生進行階段性評價。評價內容應包含學校對學生的評價語。評語應對收集到的學生資料進行分析,并與同學、家長交流、溝通的基礎上產生。應采用激勵性的語言,客觀描述學生的進步、潛能及不足。同時要制定明確、簡要的促進學生發展的規劃,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信心。
2、建立有利于促進教師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提高的教師評價體系
中小學教師評價制度的改革要由管理性評價轉向發展性評價,要有利于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提高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建立有利于實施素質教育、發揮老師創造性的多元的、新型的教師評價機制。
(1)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職業道德、學科知識、教學能力、文化素養、競爭與合作、教育科研等。
2
(2)教師評價的措施與方法。建立教師成長袋,以[教師發展性目標考評細則]為主要評價體系,學校領導、同學、同事共同參與的教師評價制度。堅持以校本教研為基礎的教師教學個案分析、研討制度,對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分析、反思與評價,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3)教師評價要公平、公正、公開,具有導向性和激勵性,通過評價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水平。
3、建立促進新課程健康、順利發展的課程評價體系。
(1)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定期對學校課程執行情況及課程實施中的問題進行評價,根據信息資料的反饋及時調整課程內容、計劃,改進教學管理,形成課程不斷創新的機制。
(2)把握好三個環節。一是課程開發前需要評估和專家論證,以確保課程開發的科學性、規范性。二是課程實施中的過程監控,以確保課程目標的有效實施及過程方法的合理性。三是課程實施后的階段性總結和效果評估,通過效果評估加深對整個課程方案開發的再認識,為課程評價體系的調整建立基矗
五、評價結果的使用
評價結果主要用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用于分析課程改革中的成績和問題,便于今后更有效地指導教育教學工作;二是用于向被評價者作出信息反饋,使被評價者明了自己工作中的成績與缺陷,明確今后努力方向;三是作為學校辦學自我評估的重要方面。
3
龍山學校初中部關于學習小組的評價意見2017-06-24 21:21:32 | #3樓回目錄
龍山學校初中部關于學習小組的評價意見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富有成效的教學方式和學習策略,通過加強小組建設和小組自治,營造濃厚的小組互助學習的氛圍,構建自主互助的學習型課堂,讓課堂充滿生命的靈動,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課堂中生動活潑成長。
一、評價過程及方法
1、小組評價,以班級自主管理為主實行周匯總、月小結,充分利用周會課對班內各小組學習生活進行評比總結,優勝小組在班內或年級表揚欄公示,班級、年級予以表彰,每月評出的優秀小組學校予以獎勵,并在學校集會上進行公開表揚,學校展櫥內公示小組集體合照。
2、優秀小組的評選依據:
(1)、小組評分從衛生、日常行為習慣(紀律)、課堂表現、學業成績四個方面進行。
(2)、“衛生”與“日常習慣”由班內衛生委員和紀律委員評價,“課堂表現”由任課教師評價、“學業成績”在每次學業成績測試后測算。
(3)、記分方法:
每周采取小組累積計分的方式。按小組積分排除1——9名。
月積分計算:各周小組總分的10%的和。
學期積分計算:幾個月的累計積分加成績積分。
二、評分細則
衛生:
每天值日由衛生委員監督完成。
1、各值日組要按時清理衛生,不按時者扣1分。
2、各值日組清理不徹底、有死角扣1分。
3、清理工具不按指定地點擺放,擺放不整齊扣1分。
4、小組成員不講究個人衛生,有1人次扣1分。
5、小組成員不保持周邊環境衛生,隨意亂丟垃圾的減2分;小組周圍一米方圓內有垃圾而熟視無睹的給小組扣掉2分。
日常行為習慣:
由紀律班長監督完成。
扣分項目:
1、無故遲到、有事有病未請假或擅出校門者有1人次扣1分。
2、發現有去網吧者,有1人次扣2分。
3、學校重大集體活動未穿校服者,有1人次扣1分。
4、損害公物(包括桌椅、粉筆、熱水器、清掃工具、玻璃、門窗等)者,視其情節輕重,有1人次扣2分、4分。
5、在公共場合大喊大叫,說臟話者有1人次扣1分。
6、課前、課后在教室、樓道追逐打鬧,有1人次扣1分。
7、參與打架事件,本班內打架者有1人次扣2分,跨班打架者有1人次扣3分,跨年級打架者有1人次扣5分。
8、頂撞老師,有1人次扣3分;欺負同學,有1人次扣2分。
注:班干部、小組長違紀的雙倍扣分。
加分項目
1、發現打架苗頭,及時向老師匯報,避免打架事件發生的有1人次加2分。
2、主動做好事者,視其影響加2分。
3、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競賽并取得優異成績的,每人次加2分
4、在學科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獲獎)的,每人次獎3分
課堂表現:
由學科班長監督完成。
1、課堂不專心且造成不良影響,視其行為扣1——2分。
2、課堂表現積極,展示表現(包括語言流利、字跡工整、表達準確等)突出的加1—2分。
3、課堂思維活躍,有獨到見解或創新思維的加2—3分。
4、小組上課狀態良好,參與課堂的人數多,參與度高,能認真傾聽同學點評,給小組加2分。學業成績:
由學習委員監督完成。
1、學業成績分=小組名次分+優秀得分
2、小組名次分:凡在年級排名前1-5名者,有一人次加8分;凡在年級排名前6-10名者,有一人次加7分;凡在年級排名前11-20名者,有一人次加6分;凡在年級排名前21-30名者,有一人次加5分;凡在年級排名前31-40名者,有一人次加4分;凡在年級排名前41-50名者,有一人次加3分;凡在年級排名前51-60名者,有一人次加2分;凡在年級排名前61-70名者,有一人次加1分;凡在年級排名后60名者,有一人次扣3分。計算各小組得分排名,第一名到第九名分別記9——1分。
3、優秀得分:每次測驗,科代表協助班主任統計出各科滿分;有一人次分別加3分,優秀的,有一人次加2分;不及格人數,有一人次扣2分。小組平均分第一的記9分,第九的計1分。按此三項計算各小組得分排名,第一名到第九名分別記9——1。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