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藥師《臨床藥理學》復習資料
執業藥師《臨床藥理學》復習資料
(資料圖片)
臨床藥理學是研究藥物在人體內作用規律和人體與藥物間相互作用過程的交叉學科。今天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執業藥師《臨床藥理學》復習資料,歡迎閱讀。
第一章 緒論
1. 臨床藥理學是研究藥物在人體內作用規律和人體與藥物間相互作用過程的交叉學科。
2. 臨床藥理學的主要任務包括:對新藥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做出科學評價;通過治療藥物監測,調整給藥方案,安全有效地使用藥物;監測上市后藥品不良反應,保障用藥安全;臨床合理使用藥物,改善治療。
3. 臨床藥理學研究的內容:
①藥效學研究;②藥動學研究; ③毒理學研究;④臨床試驗; ⑤藥物相互作用研究。
4. 臨床藥理學的職能: ①新藥的臨床研究與評價;②市場藥物的再評價;
③藥品不良反應監測; ④承擔臨床藥理教學與培訓工作;
⑤開展臨床藥理服務。
5. 臨床試驗方法學:⑴對照:①安慰劑對照②空白對照③劑量反應對照
④陽性藥物對照 ⑤外部對照。
⑵隨機:?單純隨機抽樣 ?均衡隨機、均衡順序隨機。
⑶盲法 單盲:雙盲:
第二章 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
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簡稱臨床藥動學,是藥動學的分支。它應用動力學原理與數學模型,定量地描述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過程隨時間變化的動態規律,研究體內藥物的存在位置、數量與時間之間的關系。
1) 吸收:藥物由給藥部位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
2) 分布:指藥物吸收后隨血液循環到各組織器官的過程。
3) 代謝:指藥物在體內發生的化學結構的改變。
4) 排泄:藥物及其代謝物通過排泄器官被排出體外的過程。
第三章 臨床藥效學
第一節 概述
臨床藥效學是研究藥物對人體作用、機制及“量”的規律的科學,也包含藥物、人體以及環境等因素對藥效的影響。
藥物對機體的基本作用是增強或減弱機體的原有功能,增強者稱為興奮或激動,減弱者稱為抑制或拮抗。
藥物對機體的作用具有選擇性(指導臨床選藥和擬定治療劑量的依據)和兩重性。
兩重性包括治療作用(符合防治疾病目的的藥物作用)和不良反應(與防治疾病無關的對人體不利甚至有害的作用)
治療指數 :即LD50/ED50 的比值,用以衡量藥物的`安全性。
量反應和質反應的量效曲線 (P41)
量效關系:藥物效應的強弱與其劑量或濃度呈一定關系,以藥物效應為縱坐標,藥物劑量或濃度為橫坐標作圖,即為量效關系曲線圖。
(一)量反應的量效曲線
1、最小有效量: 或稱為閾劑量,是指藥物用量逐漸增加,至剛能產生效應時的劑量或濃度。
2、最大效應 :或稱效能,指藥物效應達到最大,繼續增加劑量效應也不再增加時的縱坐標數值。
3、效價強度 : 指藥物產生一定效應時所需要的劑量。
(二)質反應的量效曲線
半數有效量 能使群體中半數個體出現某一效應時的劑量,稱為半數有效量(ED50)
以此類推,如效應為中毒或死亡,則稱為半數中毒量或半數致死量(LD50)
治療指數 : 即LD50/ED50之比值,用以衡量藥物的安全性。一般來說,TI越大,藥物越安全。但沒辦法很好地表示安全性。
第二節 藥物特異性作用機制
一、作用于受體的藥物
1、受體激動藥:既有親和力又有內在活性,能與受體結合激動受體產生效應
2、受體拮抗藥:有親和力,無內在活性,與受體結合后不能產生效應甚至會妨礙受體激動藥的作用
(1)競爭性拮抗藥
(2)非競爭性拮抗藥
3、部分激動藥
4、反向激動藥
作用相同的藥物也可以產生拮抗作用
影響藥物作用的因素:藥物、機體狀態和其他因素三個方面。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