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教學設計《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
教學設計是作為教者,基于對學生和教學任務的分析,而對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材料、教學進度、課程評估等做出系統設計的一門學科。下面小編為大家提供了人教版四年級教學設計《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執行、給予、凱旋、碩士、貢獻、圣壇、威脅、呼吁、阿姨、彌漫”等詞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理解信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摯情感,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
教學難點
認識“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樹立維護和平的觀念。
教學準備
自主學習卡,聯合國、維和部隊、反法西斯戰爭等資料,課件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
交流了解聯合國、秘書長、維和部隊、藍盔、反法西斯戰爭等資料。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15.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齊讀課題)
2.讀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設計意圖:簡潔談話導入,直奔課題,從題質疑讓學生很快明確學習任務。】
二、檢查預習
(一)檢查生字詞(課件出示)
卓越 手腕 給予 藍盔 呼吁
執行 威脅 靈柩 碩士 彌漫
犧牲 罪惡 圣壇 貢獻 征衣
凱旋 經濟 阿姨 健康 永駐
1.指名讀,正音,全班讀。
2.寫字指導:課件出示“凱、姨”的書寫范字
(1)分析字形,老師指導、范寫。
(2)學生練寫“凱”、“姨”,集體評議。
(二)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1.指名回答,同學補充,師歸納梳理:
(課件出示):1996年11月8日,一個生長在和平環境中的中國孩子雷利,向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先生寫了一封信,信中他深切地緬懷在維和行動中犧牲的.父親,并代表中國孩子向整個社會呼吁:要和平不要戰爭!
2.小結方法:抓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也是一種好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檢查生字詞和課文主要內容,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落實新課標提出的“在教師的指導下,隨堂練字十分鐘”的教學理念;教給學生抓住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三、質疑感知
1.質疑課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提出了哪些問題?通過課前預習都解決了嗎?請同學們拿出自主學習卡,我們來交流一下。
(預設:這個中國孩子是誰?這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是什么?他向誰發出呼聲?他為什么要發出這個呼聲?……)
2.指名回答,師歸納板書呼聲,生齊讀。(貼條:要和平不要戰爭!)
這個中國孩子為什么要發出這個呼聲?(板書:為什么?)這個問題很重要,你解決了嗎?看來這個問題是一個難點,我們待會兒再討論。
【設計意圖: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這一環節讓學生學會從題質疑,使學習目標變得更加明確,讓學生帶著疑問潛心與文本對話,使閱讀更加深入。】
四、品讀感悟
1.這個中國孩子雷利為什么會發出“要和平不要戰爭!”這個呼聲呢?接下來我們重點來研讀這個問題。
2.課件出示帶“卻”“但”的一組句子:請看大屏幕
①現在這頂藍盔回來了,但它是釘在爸爸的靈柩上回來的。
②我們如約捧著鮮花,接到的卻是爸爸那覆蓋著國旗的遺體。
③我的爸爸精通四國語言,是一位出色的經濟學碩士,本來他應該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卻被戰爭奪去了寶貴的生命。
④51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鮮血贏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沒有永駐人間。
⑤今天,我們中國孩子雖然生活在和平環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
3.生自由讀這些句子,看看這些句子有什么特點?(點擊課件,把“卻”“但”變成紅色字體)
4.讀句子談體會
①小組交流
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讀這些句子后的感受。
②全班交流分享,朗讀感悟
(步驟:生讀句子——交流感受——同學補充——感情朗讀)
【預設】
①現在這頂藍盔回來了,但它是釘在爸爸的靈柩上回來的。
A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父親犧牲,心情異常悲痛)
B“藍盔”什么意思?(點擊課件鏈接圖片幫助理解。)
C指導感情朗讀:師生接讀,后半句讀出悲痛的心情。
師:現在這頂象征著和平的藍盔回來了,然而——(生讀后半句)
D是啊,戰爭讓這個中國孩子失去了父親,他內心悲痛無比,他要大聲呼喊——要和平不要戰爭!
②我們如約捧著鮮花,接到的卻是爸爸那覆蓋著國旗的遺體。
A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失去父親悲痛萬分)
師點撥:“我們如約”我們和爸爸有什么約定?(爸爸凱旋時,我和媽媽會捧著鮮花去迎接;爸爸一定會送我一頂藍盔。)這個約定說明了什么?(對和平充滿勝利的信心)
B指導感情朗讀:師生接讀,后半句降低語調讀出悲痛的心情。
師:現在這頂象征著和平的藍盔回來了,然而——(生讀后半句)
C這是一個多么催人淚下的場景啊!美麗的鮮花迎接的不是凱旋的爸爸,卻是英雄的遺體,又一個孩子因為戰爭與爸爸永別了,為了更多的孩子不再失去父親,這位中國孩子不得不大聲呼吁——“要和平不要戰爭!”(齊讀)
③我的爸爸精通四國語言,是一位出色的經濟學碩士,本來他應該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卻被戰爭奪去了寶貴的生命。
A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父親才華橫溢,為爸爸的犧牲感到惋惜)抓住“精通”“出色”來理解。
B指導感情朗讀:師生接讀。
C這么一位才華橫溢的父親卻被可恨的戰爭奪去了寶貴的生命,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事情啊!所以,這位中國孩子才要大聲發出——“要和平不要戰爭!”(齊讀)這個呼聲。
④51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鮮血贏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沒有永駐人間。
A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世界并不太平)
B“51年前”指什么時候?結合自主學習卡上的資料袋來理解。
C“和平之神并沒有永駐人間”是什么意思?(我們的世界還有戰爭)
課件出示一組戰火中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戰爭的殘酷。
D指導感情朗讀:師生接讀。
⑤今天,我們中國孩子雖然生活在和平環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
A你從這句話中讀懂了什么?(世界不少地方還有戰爭)
B你知道當前有哪些國家和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指名回答,生補充)
課件相機出示:伊拉克戰爭、敘利亞內戰、烏克蘭戰火、阿富汗戰爭、也門局勢動蕩、多國遭到恐怖襲擊……
C指導感情朗讀:師生接讀,
D“和平之花”這里把“和平”比作“嬌嫩的花朵”說明了什么?(和平很美好,但很容易被破壞)也正因為如此,這個這位中國孩子要向全世界大聲呼吁——“要和平不要戰爭!”(齊讀)
5.配樂感情朗讀這5個句子。
【設計意圖:本環節另辟蹊徑,以文中一組含轉折關系的句子為切入點,重點通過小組交流,全班分享,品讀感悟的方法,教師在朗讀指導上下足功夫,引導學生充分理解這個中國孩子發出“要和平不要戰爭”這一呼聲的原因,體會作者表達的真摯情感,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從而突破難點,成為整堂課教學的亮點。】
五、說話練習
1.假如你是加利先生,收到這個中國孩子的來信你會說什么?
2.指名回答,適時評價。
【設計意圖:突出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扮演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先生口頭回信,積累語言,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
六、課后作業
請你代加利先生給這個痛失父親的中國孩子雷利寫一封回信。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