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場之國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牧場之國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資料圖】
牧場之國教學反思 篇1
《牧場之國》這篇文章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六組“走進田園,熱愛鄉村”中的第二篇課文,是略讀課文。文本生動形象地展現了有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美譽的荷蘭的田園風光,課文猶如一首意境優美的散文詩,側重描寫了作為牧場之國的荷蘭那種富足寧靜悠閑的情趣和意境,讓人徜徉在這樣的意境中,留連忘返。
在選擇本課作為教研組研討課之前,曾經聽過一位老師的教學,自己有諸多想法:比如對教學突破口的思考,對課堂教學策略的思考、對學生能力的提升方面的思考,對略讀課文教學的思考等。于是決定自己嘗試一下。但第一次的教學并不如人意,特別是對時間的掌握,對略讀課文的教學該略去什么,又應該注重什么等問題的實踐,于是在年級組老師的共同研討下,誕生了這堂課。在教學中主要想貫徹這樣的理念:
略去老師的講解,注重學生的感悟。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從練習入手,省去了很多老師的講解。如:老師出示動物的名字后,讓學生自己說說有什么發現“黑花白牛、白頭黑牛、白腰藍嘴黑牛、牛犢、老牛、、駿馬、綿羊、豬、小雞、長毛山羊”等,讓學生發現,動物的種類很多,特別是奶牛的種類多,數量多。接著我又利用一個詞語搭配的練習,讓學生發現“動物不但很多,而且它們的生活自由自在,是牧場的主人。”從而深入課文,感悟動物們生活自在的句子,在品句讀句的過程中,其樂融融。
略去問題的串聯,注重學生的朗讀。在整篇課文的教學中,以“真正的荷蘭到底是怎樣的?”這個主問題來展開教學,并根據課文的總分結構,幾次感悟“這就是真正的荷蘭!”這一中心句,省略了很多細碎的小問題,有效避免了串講,把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充分自讀自悟。在第四小節的教學中,我讓學生找找讓你感受到牧場安靜的句子,并讀出那樣安靜的感覺。通過學生自讀、老師范讀、女生齊讀等讓學生能充分的接觸文本,感悟文本。學生在學完課文之后,文中優美的語言也在孩子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略去語言的分析,注重表達的指導。有了對文本的充分感悟和朗讀的練習,學生對荷蘭的美景有了深深地向往。于是,我就給孩子看了許多荷蘭的圖片,并提煉了文章的表達方式,讓他們試著把荷蘭的美景介紹給大家。并創設了世博會上給荷蘭館當解說員的情境。孩子們情趣盎然,表達的效果也很好。
牧場之國教學反思 篇2
本文是略讀課文,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采取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的方式,讓學生充分感受牧場之國荷蘭的特點。教學開始,我首先讓學生讀懂閱讀提示,根據閱讀要求初讀課文,認識生字,了解課文內容。再引導學生認真地讀書,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我拋磚引玉,提出一個問題“牧場之國荷蘭留給你怎樣的印象,你是從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讓學生充分交流。學生從白天和夜晚兩個方面,抓住課文中景物描寫的重點句,說得頭頭是道。接下來,我讓學生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在讀的過程中,我除了適時作有感情朗讀指導外,還相機結合重點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如作者寫牛、馬、羊、豬、雞在碧綠草原上的活動,既是對自然景色的描寫,也體現了荷蘭以畜牧業為主的特點,更突出了動物與環境與人和諧的統一。然后我再從寫法上指導:“你喜歡文中的哪些語句,為什么?”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語言的優美,領悟文中擬人、比喻手法的妙處。特別是文中四次出現“這就是真正的荷蘭”,在充分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生能層層遞進地讀好這四句,達到了人文統一的效果。
最后,在學習資料袋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風車之國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再適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一幅幅如詩如畫的.圖片,學生再一次為荷蘭的美傾倒,教室里“哇——哇——”的贊嘆聲不絕于耳。本次課,收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牧場之國教學反思 篇3
《牧場之國》是四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沒想到上完了這節課孩子們和我都感覺意猶未盡。我們先談“荷蘭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孩子們通過預習課文,閱讀“資料袋”,以及同步訓練的課外語段,眾說紛紜。然后欣賞幾幅荷蘭的風景圖,讓孩子們把荷蘭的美譽對號入座。“風車之國”、“牧場之國”、“水之國”在孩子們期待的眼光中閃亮登場。尤其最后一幅郁金香的畫面,讓孩子們張大了嘴巴,我隨機讓他們用一個詞語或者一句話來說說眼前的景色。“五彩斑斕”、“美不勝收”、“花的世界”等詞語從他們的嘴里蹦跳出來。我的心里頓時溢滿了欣喜。
接著我導入: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去感受荷蘭這個牧場之國的獨特風光。根據自讀提示,先自由讀課文,思考第一自然段的作用。因為預習已經相當充分了,孩子們直接回答就給出了答案。我讓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之后,問:既然是總起句,就應該下文都圍繞這句話寫,但課文卻只突出了哪個美譽?為什么?我沒有想到,孩子們的思路相當開闊。有孩子說因為題目就是《牧場之國》。也有孩子說:如果把花之國,水之國也寫的話,課文就盛不下了。我馬上抓住這個課堂生成:對啊,順著她的思路想,我們常常說作文要注意什么?學生馬上答出了:詳略得當。我又引導孩子們朗讀“資料袋”,了解荷蘭“花之國”、“水之國”的特點。這樣就等于整合了課堂教學資源,讓孩子們對第一自然段的作用以及文章詳略得當的寫法都有了充分的認識,同時對荷蘭有了全面的了解。然后我用四次“這就是真正的荷蘭”作為主線,和學生一起品讀2-4自然段。我帶領大家學習第二自然段。讓孩子們推薦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談理由,并進行感情朗讀。最后集中大家的智慧來給畫面起名字。這是在講《鄉下人家》的時候用過的方法。當時學生就有“瓜藤攀檐圖”、“雞鴨戲水圖”等很多富有童趣的表達。今天孩子們說出了“牛群嬉戲”、“牛的世界”、“生命的天堂”等后,我選定“牛的王國”板書。然后我將舞臺交給孩子們,讓他們小組討論探究,朗讀,抓重點句子,給畫面起名。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馬的天堂”、“動物樂園”等畫名讓我也為之陶醉了。。#p#分頁標題#e#
在交流第4自然段的時候,我有意變化了說法,讓大家談談感興趣的動物,避免學生的“審美疲勞”。在他們讀到“黑色的豬群,不停地呼嚕著,像是對什么表示贊許。”我順勢問:“你們看見過豬嗎?聽過豬呼嚕嗎?”孩子們的興趣馬上就調動起來了。“這些豬,可能在說什么哪?”孩子們的手舉得高高的:“荷蘭真美,我要在這里生活一輩子。”“我在這里吃的好,睡的好。永遠也不要離開。”“雖然別處把我當做又饞又懶的動物,但我在這里生活得很快樂,我是這里的主人。”
每次當欣賞完一幅畫面,我適當小結:“膘肥體壯的駿馬,遼闊無垠的原野,野草遮掩的運河,這就是——”孩子們就默契得一起說:“真正的荷蘭!”我不由地會心一笑。一年了,孩子們已經熟悉了我的教學風格,我們的磨合已經到了“心有靈犀”的地步。我從他們課堂上高舉的小手,精彩的回答,興奮的小臉上都能讀到他們對語文課的喜愛。
下課鈴響了,我給孩子們放映幾幅荷蘭圖片,一片“哇哇”的贊嘆里,課就這樣不得不結束了。
當我們把自己對教材的獨特理解融入教學設計,引領孩子們進行“感悟、朗讀、積累、運用”的語文之旅的時候,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完成了一次生命歷程。濃濃的語文味充滿課堂,這才是真正的語文課堂,充滿美和藝術的課堂,我所追求的課堂。
牧場之國教學反思 篇4
《牧場之國》是一首意境優美的散文詩。課文所描寫的是被稱為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的荷蘭的田園風光,字里行間洋溢著寧靜悠閑的情趣和意境,讓人不覺為之動容。
教學這篇文章,意圖是引領學生感受荷蘭和諧、優美、寧靜、悠閑的田園風光圖,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第一是緊緊圍繞“這才是真正的荷蘭”入手,讓學生理解牧場是所有動物的自由王國,它們才是這個王國真正的主人以及在荷蘭動物與環境與人和諧的統一。文中處處流露出作者對荷蘭牧場,尤其是對生活在其中的悠然自得的牛、馬、羊、豬、雞這些家畜家禽的喜愛之情,只有真正融入文本,才能有感情地讀出來。因此,在教學時,我注意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特點,感悟荷蘭牧場的美,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荷蘭動物與自然和諧相處、遼闊無際的牧場上,正在欣賞著優美的畫卷,被眼前的景致所陶醉,發出“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的由衷感慨。特別是文中四次出現“這就是真正的荷蘭”,在充分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生能層層遞進地讀好這四句,達到了人文統一的效果。
我注意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特點,感悟荷蘭牧場的美,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荷蘭動物與自然和諧相處、遼闊無際的牧場上,正在欣賞著優美的畫卷,被眼前的景致所陶醉,發出“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的由衷感慨。再適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一幅幅如詩如畫的圖片,學生再一次為荷蘭的美傾倒,把荷蘭的印象牢牢地記在腦海了。
牧場之國教學反思 篇5
《牧場之國》是一張畫。課文所描寫的是被稱為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的荷蘭的田園風光,字里行間的情趣和意境,我也被打動了。教學這篇文章,我想讓同學們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首先我用大量優美圖片導入,使學生對美麗的荷蘭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需求,然后揭示課題。利用小組合作第五模塊檢查完學生的預習情況后,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利用思維導圖的解釋來說說這篇文章的大致寫作思路和方法。緊接著步入模塊二:我的感悟。設計兩個完整的問題: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選擇課文片段朗讀,在全班分享。學生的熱情被調動起來,踴躍發言。荷蘭的美景盡現在學生眼前,激發了他們自主閱讀的興趣。這里體現朗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
接下來進入模塊三:我的批注與發現。
質疑合作回答:
1.荷蘭的田園景色是怎樣的?
2.文中哪些地方能說明牧場是動物們自由的王國?
3.為什么四次講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這樣小組的討論在集體的力量中展現出來。問題也在全班范圍內得到解決。
不過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的引導作用還不夠明顯,沒有體現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模塊四小練筆也沒有真正進行下去。應該緊扣田園選畫面,滲透一些寫法的指導,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應緊緊圍繞“這才是真正的荷蘭”入手,讓學生理解牧場是所有動物的自由王國。最后歸結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遺憾是有的,所以提醒我要在教學中不要忘記教學目標和實際情況的把我,一定要和自己的學生相結合起來,臨機應變,使課堂變得更加充實!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